每次长假结束,不少家长都会满载而归——老家的土鸡蛋、亲戚给的特产,还有各种给宝宝准备的小零食。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返程行李箱里藏着的不只是心意,还有可能是让宝宝生病的“隐形病原体”。尤其是婴幼儿免疫力还没发育成熟,稍不注意就容易中招,家长们可得多上点心!

前几天后台收到一位宝妈的求助:国庆带宝宝回了趟老家,回来后宝宝就开始拉肚子、打喷嚏,去医院检查说是细菌感染。仔细回想才发现,返程时带的老家自制糕点没密封好,一路颠簸受潮,给宝宝吃了两块就出了问题;更糟的是,行李箱里还混装了大人的换洗衣物和宝宝的餐具,可能交叉沾染了细菌。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假期出行人多拥挤,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到处都是细菌和病毒;老家的环境和日常居住环境不同,宝宝的免疫系统需要重新适应;再加上返程时行李打包杂乱,食物、衣物、用品混放,很容易成为病原体的“温床”。家长们往往只关注带什么礼物,却忽略了这些看不见的风险。

想要让宝宝安全返程,远离“假期后生病”的魔咒,这几个细节一定要做好,简单好操作,家长们直接照做就行:
1. 行李分类打包,拒绝“混装污染”
给宝宝准备独立的收纳袋,餐具、奶瓶、辅食、衣物分开存放,最好用密封袋或保鲜盒装好,避免和大人的物品接触。尤其是宝宝的餐具,建议单独放在干净的收纳盒里,外面套上防尘袋,防止路途颠簸中沾染细菌。另外,可以在行李里放几包一次性消毒湿巾和酒精棉片,方便随时清洁。
2. 自带食物优先,谨慎食用“来路不明”的特产
老家的自制食品虽然美味,但制作环境可能达不到卫生标准,尤其是肉类、糕点、腌制品等,容易滋生细菌。返程时尽量给宝宝带平时吃惯的奶粉、辅食、零食,避免突然更换食物引发肠胃不适。如果要带老家的特产,一定要确认新鲜度,密封完好,并且回家后彻底加热再给宝宝吃,不建议直接食用常温存放的食物。
3. 路途中做好防护,减少病菌接触
乘坐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给宝宝戴口罩(3岁以上宝宝),避免在人多拥挤的地方长时间停留。不要让宝宝用手随便摸座椅、扶手等公共设施,接触后及时用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清洁双手,并且不要让宝宝揉眼睛、摸嘴巴。另外,尽量给宝宝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出汗后及时更换,避免着凉。
4. 回家后先“清洁消毒”,再接触宝宝
返程到家后,不要着急让宝宝接触家里的物品。首先给宝宝洗手、洗脸、更换衣物,然后将带回的行李、特产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尤其是宝宝的用品,要用沸水烫洗或消毒器消毒后再使用。家里的地面、家具也可以用消毒液擦拭一遍,给宝宝营造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
宝宝的健康是家长最关心的事,假期返程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其实所谓的“病原体”,并不是故意要伤害宝宝,只是我们在忙碌中忽略了卫生防护。只要做好分类打包、食物筛选、路途防护和回家清洁这四步,就能有效降低宝宝生病的风险。

家长们有没有遇到过宝宝假期后生病的情况?当时是怎么处理的?或者你还有哪些返程防护的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帮助更多宝妈避开坑,让宝宝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个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