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2025年11月中旬,寒意渐浓,但在广袤的柴达木盆地,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入了暖流。青海油田部署在马仙地区的一口关键井位喜获高产工业气流,这标志着一项旨在破解盆地勘探难题的重大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硕果。

01 顶层设计与一体化协同
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正从寻找构造油气藏,转向更为复杂的岩性、致密油气等领域。这对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勘探模式已难以为继。
为应对挑战,2024年4月,一场以“连片处理解释”为核心的重大工程应运而生。由青海油田牵头,联合东方物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共同启动了这项宏大工程。
该工程覆盖英雄岭、马仙、牛东-冷湖三大构造带,总面积达6500平方公里。东方物探将其列为公司级重点项目,成立了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丝路磐石攻坚小组”等多个专业团队。
项目创新性地采用“地质—物探一体化”和“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甲乙方、前后方的壁垒,形成了高效协同的“项目共同体”,确保了各项研究工作的有序推进。
02 AI赋能攻克“双复杂”难题
柴达木盆地以其复杂的地表条件和同样复杂的地下地质构造而著称,这“双复杂”特性是长期困扰油气勘探的巨大障碍。
为攻克这一难题,东方物探的研究团队引入了一系列前沿技术。其中,AI初至拾取和新一代高精度表层建模技术的创新应用,成为此次马仙构造带取得突破的关键。
这些智能化技术如同为地球物理勘探装上了“火眼金睛”和“智慧大脑”。它们能够更精准地建立表层模型,显著提升了低幅度构造的成像精度,让过去模糊不清的地下结构变得清晰可见。
项目团队还研发了“双Q+构造约束真地表TTI深度偏移成像”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成功实现了对深层隐蔽油气藏的精准成像。
通过“单块处理、分块偏移、偏后组装、连片保真”的差异化方案,工程不仅提升了单一区块的研究深度,更首次实现了区域的无缝拼接,克服了以往资料“碎片化”的弊病。
03 硕果初显开启增储新篇
自项目启动以来,三大连片构造带的勘探工作均取得重要进展。截至目前,马仙连片新处理的资料品质优良率高达90%,实现了对5至10米级微小河道砂体的精确刻画。
正是基于这份高品质的“地下CT”影像,部署的一口探井才顺利取得重大发现,直接印证了新技术应用的卓越成效,为该区域的规模化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牛东-冷湖构造带,新的连片资料消除了不同区块间的拼接差异。研究团队藉此重新建立了侏罗系地层格架,发现了燕山期古构造,为天然气勘探构建了新的油气成藏模式。
英雄岭构造带则首次实现了全区三维连片成像,厘清了其“多期变形、分层滑脱”的复杂构造特征。这一成果明确了该区域具备浅、中、深层全层系立体勘探的巨大潜力。
东方物探的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青海油田的勘探需求,精细化目标评价与优选研究。双方将持续深化地质认识,为推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战略性发现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勘探的深度融合,柴达木盆地的勘探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青海油田与东方物探的强强联合,不仅在解锁地下宝藏方面取得了突破,更为我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能源勘探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对保障国家长远能源安全具有深远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