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深地“穿云箭”:中国石化长穿泥岩侧钻技术如何唤醒沉睡油藏

塔里木盆地深处,中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油田——塔河油田,正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它们被深埋在

塔里木盆地深处,中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油田——塔河油田,正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它们被深埋在地下数千米的复杂地层中,其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勘探的“宝藏”。

然而,要触及这片“宝藏”,必须首先穿越一层厚达数百米的“拦路虎”——泥岩层。这层位于地下5500米深处的泥岩,具有高压、易水化分散和垮塌的特性,如同地下的“流沙层”,给传统的侧钻作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与挑战。

以往的钻井作业在泥岩面前步履维艰,不仅需要分两次作业才能穿过,而且单次穿越距离有限,严重制约了勘探效率和成本控制。如何安全、高效地突破这道天然屏障,成为解锁巨大油气潜力的关键。

01 技术亮剑:从分步穿行到“一趟钻”的革命性突破

面对这一世界级难题,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的科研团队经过不懈攻关,自主研发出“长穿泥岩侧钻技术”。这项创新技术的核心目标,是将过去需要两开次完成的复杂工序,优化为一次性钻穿泥岩和储层的“一趟钻”作业。

技术的成功并非单一环节的改良,而是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技术人员通过优化钻井轨迹设计,强化钻井液的防塌性能,并配合先进的钻具组合,成功解决了泥岩井壁的稳定性问题,确保钻头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层中平稳过渡。

2024年末,该技术在TK732CH2井的实践中一鸣惊人,实现了在泥岩层中连续钻进1019米的壮举,将此前95米左右的作业极限提升了十倍以上。这一纪录性的数据,标志着我国在超深层复杂地层钻井领域取得了重大飞跃。

02 赋能未来:新质生产力驱动能源安全新格局

新技术的应用成效立竿见影。仅在2024年,该技术就在西北工区的87口井中得到应用,累计节约了超过1000个钻井日。这不仅意味着数亿元成本的节约,更代表着油田开发速度的大幅提升,为能源保供注入了强劲动力。

进入2025年,这项成熟的技术正在塔河油田全面推广。它如同一把插入深地的利刃,精准解锁了过去因技术限制而难以经济动用的储量。预计未来几年,该技术将帮助释放数千万吨级别的油气当量,进一步夯实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

展望更远的未来,这项在塔里木盆地淬炼成钢的技术,其应用前景远不止于此。它为全球范围内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超深层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彰显了我国在高端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

从攻克超深层泥岩的天然屏障,到实现“一趟钻”的效率革命,西北油田的长穿泥岩侧钻技术不仅是一项作业纪录的刷新,更是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生动体现。它有效降低了超深层油气资源的开采门槛,为唤醒沉睡万年的地下宝藏提供了可能,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深地探索征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