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包上恩遭司机 “抄家式” 侵权!贴身衣物被偷拍售卖,手写道歉就想了事?

“把艺人的贴身私密物品当‘商品’叫卖,这已经不是没底线,是彻底突破伦理红线!”10月31日,23岁小花包上恩的工作室 “

“把艺人的贴身私密物品当‘商品’叫卖,这已经不是没底线,是彻底突破伦理红线!”10月31日,23岁小花包上恩的工作室 “包上恩记事簿” 突发严正声明,揭露了一桩让全网脊背发凉的隐私侵权案 —— 剧组转场期间,负责转运的司机竟私自扣留她的贴身衣物、袜子等私密物品,还偷拍照片发往社交平台公开展示、标价售卖,连粉丝赠送的心意礼物和剧组拍摄道具也未能幸免。事件虽以司机道歉赔偿告终,却因 “处理太轻” 引发更大争议。

这场离谱的侵权事件,发生在包上恩主演的《水龙吟》剧组转场的混乱间隙。据工作室声明披露,当时部分尚未整理打包的私人物品因忙碌被临时存放,本应负责安全转运的司机却动了歪心思,趁机将物品截留藏匿。

被私扣的物品清单堪称 “私人生活全景图”:既有内衣、袜子等高度私密的贴身用品,也有她视若珍宝的粉丝手写信、定制周边,甚至包括《水龙吟》剧组的拍摄道具。更令人发指的是,涉事司机并未满足于 “扣留”,而是特意对着这些物品逐一拍照,以 “明星私物” 为噱头发布到社交平台,明码标价招揽买家,试图将他人隐私变现牟利。

事件曝光后,包上恩团队与剧组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仅用24小时就锁定涉事司机。目前对方已提交手写道歉信,交还了全部私扣物品(仍在清点核验中),并支付了相应赔偿,最终被团队永久拉黑、永不录用。与此同时,工作室内部因 “监管失职” 被追责,相关工作人员遭到严肃批评处罚。看似 “快速闭环” 的处理,却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司机的道歉信和团队的处理公告,非但没平息争议,反而让舆论分成三大阵营,核心矛盾直指 “侵权成本太低”。

愤怒派痛斥司机 “变态无底线”:多数网友对司机的行为感到生理不适,直言 “利用工作便利窥探隐私,比小偷更恶心”“贴身衣物都敢卖,这已经不是贪财,是心理扭曲”。有网友翻出类似案例:2024年张予曦曾遭合作方司机泄露隐私、诱导粉丝,当时就有人警告 “身边人作案最防不胜防”,如今包上恩的遭遇更印证了这一隐患。

质疑派追问 “为何不报警”:法律博主 “民法君” 一针见血指出,司机的行为已涉嫌双重违法——扣留财物涉嫌盗窃,偷拍售卖私密物品涉嫌侵犯隐私权,情节严重可处行政拘留甚至刑事责任。但工作室仅止步于 “道歉赔偿+拉黑”,让网友质疑 “是不是在息事宁人”“手写道歉值几个钱?这是在纵容侵权”。更有人担忧:“不追究法律责任,他换个剧组继续作案怎么办?”

问责派狠批团队 “草台班子”:不少声音将矛头对准包上恩的工作团队,认为管理漏洞才是悲剧根源。“艺人私物转运居然没有专人盯控?临时司机连背景调查都没做吗?” 有业内人士爆料,剧组转场时人员流动性大,部分团队为省成本会雇佣无资质临时人员,且很少签订保密协议,“等于给隐私泄露开了后门”。

包上恩的遭遇绝非孤例,而是娱乐圈 “身边人侵权” 的冰山一角。梳理近年案例会发现,最亲近的工作者,往往是捅向隐私的 “第一刀”。

2023 年,王一博因团队工作人员疏忽,一天接到194个陌生电话,被迫紧急换号;

蒋梦婕曾被前助理偷拍私密照并以此要挟,事业险些尽毁;

张予曦在综艺录制期间,酒店工作人员借 “能接触艺人” 为由,诱导粉丝进行不正当交易,事后仅被警方教育了事。

这些案例的共性,暴露了行业隐私保护的三大致命漏洞:一是人员审核形同虚设,临时司机、助理等岗位多靠 “熟人介绍”,背调流于表面;二是流程管理混乱,私物存放、转运缺乏专人监督,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三是追责力度疲软,多数事件以 “内部处理” 收尾,难以形成震慑效应。正如网友所言:“明星防住了私生饭,却没防住身边递刀的人。”

这场风波早已超越个人八卦,成了照妖镜——照出了部分从业者的职业沦丧:拿着薪酬却干着侵权勾当,把他人尊严当成牟利工具;照出了行业管理的粗放:所谓的 “安全保障”,在混乱的转场流程中不堪一击;更照出了隐私保护的困境:当侵权成本低于违法收益,类似事件只会层出不穷。

截至发稿,包上恩本人未公开回应,其社交平台仍停留在《水龙吟》的剧情宣传,网友在评论区刷屏 “保护好自己”;涉事司机的身份信息未被公开,手写道歉信因 “避重就轻不提动机” 被质疑 “毫无诚意”;工作室虽强调 “保留追责权利”,却未明确是否会报警补充处理。

23岁的包上恩,刚凭《花朝秋月夜》拿下亚洲内容大奖最佳新人,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却遭遇这样的隐私侵犯,实在令人心疼。但比心疼更重要的,是从这场事件中吸取教训——对司机而言,道歉赔偿远非终点,法律的惩戒才该是侵犯隐私的 “终极代价”;对团队和行业而言,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事前严防:严格背调、签订保密协议、规范物品管理流程,这些才是保护艺人隐私的 “硬防线”。

隐私从来不是可以随意买卖的 “商品”,道歉更不该是敷衍了事的 “挡箭牌”。希望包上恩的遭遇能真正敲响警钟,让娱乐圈的隐私保护,从 “事后救火” 变成 “事前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