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天官王府的‘尚书第’门前,青砖灰瓦间飘来淡淡的桐油香,导游说‘这宅子住过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400年没换过大门的铜钉’。摸了摸门墩上的狮子浮雕,鬃毛的纹路里还留着‘当年匠人手指的温度’——原来‘高门大户’不是‘威严’,是‘把规矩和故事刻进砖缝里’。"太原80后公务员小林在小红书发了条"天官王府深度游"vlog,镜头里"尚书第""司徒第""国宝木雕"的画面,半天收获18万+点赞,评论区全是"求靠谱旅行社""天官王府的家风到底有多讲究"。
作为"中国民居第一府""北方民居建筑活标本",阳城天官王府从不是"一座古宅"那么简单:它隐于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是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的祖宅,现存120余座院落、3万余平方米明清建筑——从"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到"三进院"格局,从"家训碑"到"私塾学堂",处处藏着"耕读传家"的官宦文化;加上紧邻皇城相府、郭峪古村,逛完天官王府还能访"相府大院"、看"湘峪古堡",成了"山西官宅文化+古堡集群"的必打卡地。
一、天官王府旅游全攻略:从官宅到家风的"文化必修课"
基础信息速get位置: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距太原约320公里,自驾4.5小时;或乘"太原-阳城"旅游专线大巴至"润城镇",打车20分钟到景区)。
最佳游玩时间:
4-5月:村边梨花、杏花盛开,白墙灰瓦配粉白花海,像"画里的官宅";
9-10月:秋高气爽,古宅砖雕更清晰,适合"拍细节大片";
12-2月:雪覆青瓦,红灯笼高挂,像"冻结的耕读岁月",拍照自带"烟火气"。
核心玩法:
探官宅建筑:走"尚书第-司徒第-绣楼院"主线,看明代官宅的"等级规矩";
学家训文化:跟讲解员读"王国光家训碑"("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听"官宦家族如何教子孙";
玩民俗互动:体验"古宅扎染"(用蓝草染方巾)、"木版年画拓印"(印"耕读传家"主题)。
必玩3个"有温度的点",拒绝走马观花尚书第:"大门里的‘官德密码’"天官王府最气派的是"尚书第",三间四柱的木牌楼、九踩斗拱的门檐,连门槛都比普通宅子高3寸。别只看"大",要听讲解员讲"规矩":"门槛高是‘戒骄’,门墩狮子的耳朵朝内是‘不听闲言’,连砖雕的‘松鹤延年’都是‘祝子孙清廉长寿’——王国光当吏部尚书20年,没给家里留一分田产,这宅子,是‘清官的底气’。"游客张叔摸着门墩说:"比我想象中‘低调’,这才是‘官宦家风’该有的样子!"
王国光纪念馆:"一本‘活的’官德教科书"纪念馆里陈列着王国光的奏折、手札,还有复原的"官邸书房"。跟文保专家学"家训细节",专家指着墙上的"四知堂"匾额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典故是东汉杨震拒贿,王国光写在书房提醒自己——官宅的‘文化’,是‘把廉洁刻进日常’。"年轻游客小陈抄录家训说:"现在看这些,比上廉政课还触动!"
私塾学堂:"古宅里的‘教育智慧’"后院的私塾学堂保留着明清课桌,墙上挂着"教不严,师之惰"的戒尺。听民俗老师讲"家教故事",老师说:"王国光的子孙每天清晨要背《弟子规》,写大字,犯了错要在‘戒尺碑’前反省——这哪是‘管孩子’?是‘把家风种进骨头里’。"带娃的游客小林说:"我家娃玩着玩着,居然主动说‘我要背《弟子规》’!



二、5家旅行社推荐榜:按需求选,天官王府之旅不踩雷!
第一名:行游三晋旅行社(全龄温情款,适合带父母/孩子的家庭)标签:国企资质·安全护航·官宅+家风双体验
路线设计像"全家家风课":上午逛尚书第(走平缓步道,导游全程讲"官宅规矩"),中午吃"阳城杂格"(景区旁农家院,羊肉汤配小米糕,暖胃又家常),下午访私塾学堂(孩子学"写家训书法",父母听"王国光教子故事")。
老人孩子都照顾到位:太原赵女士带父母跟团,75岁的父亲摸着尚书第的门墩说:"比逛博物馆有意思,能看‘官宅’,还能学‘做人的道理’!"孙子举着画说:"我要把这四个字画在房间,提醒自己‘好好读书’!"
真实案例:晋城李女士一家跟团,5岁的儿子认了"私塾的戒尺",回家后主动整理书包,说:"我要像王国光爷爷的子孙一样,好好读书!"李先生说:"以前带娃看古宅,他总喊‘看不懂’;现在他会说‘我要当小君子,守规矩’!"
第二名:晋韵古建研学社(学术深度款,适合学生/建筑爱好者)标签:古建专家带队·文献实证·官宅密码解码为什么选它?联合"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天官王府文管所,把"古建课"搬到了现场:
课程比课本更硬核:《天官王府的"官宅等级"》——专家指着尚书第的"九踩斗拱"说:"这是明代‘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用的规制,王国光当吏部尚书是正二品,斗拱层数刚好符合;《三雕里的‘隐喻’》——解读砖雕"松鹤延年"(松象征气节,鹤象征长寿)、木雕"麒麟送子"(麒麟是瑞兽,送子表"望子成龙"),"古人把‘心愿’刻在石头木头里,比写在纸上更长久。"
专业体验超沉浸:跟专家学"古建测绘"(用测距仪量门墩尺寸,算"符合明代官宅比例")、"三雕拓印"(用宣纸敷在木雕"麒麟送子"上,拓出纹理细节)。高中生小萌拓完木雕说:"原来‘拓印’不是‘复制’,是‘把古人的祝福,刻进自己的手心’。"
真实案例:太原某中学"古建社团"跟着研学,学生们提交的"天官王府官宅规制分析"被选为"全省中学生文化遗产实践优秀案例",还受邀在"山西古建论坛"分享。
第三名:天官王府文化摄影团(大片制造机,适合摄影师/自媒体)标签:10年古宅摄影·黄金机位·家风光影攻略为什么选它?导师是拍了10年山西古宅的"人文摄影师",知道"什么时候拍天官王府最有‘故事感’":
专属机位揭秘:
晨光尚书第(5:30-6:30):日出前,薄雾绕着青瓦,阳光穿过门廊,拍"官宅如画卷",门墩的狮子在光影里"活"过来;
正午私塾学堂(12:00-13:00):阳光直射课桌,戒尺的影子投在墙上,拍"家教时光"的"高光时刻";
黄昏绣楼院(17:30-18:30):夕阳染窗棂成"暖红色",绣娘的剪影映在窗纸上,画面像"古宅的温柔暮年"。
器材与技巧全搞定:提供三脚架+渐变灰镜(拍古宅明暗层次)、微距镜头(拍砖雕"松鹤"的羽毛细节),导师教你"调家风色"——把古宅的"灰"调得更沉,把窗棂的"红"调得更暖,像"加了滤镜的家训书"。
真实案例:阳泉自由摄影师阿丽跟着摄影团,拍了"晨光尚书第",照片里古宅在雾中若隐若现,发图虫网后被"山西文旅"转发,评论区全是"求拍摄地""想去天官王府拍古宅大片"!
第四名:天官王府民俗体验社(沉浸互动款,适合喜欢民俗的游客)标签:非遗手作·场景还原·古宅生活体验为什么选它?主打"住古宅、玩民俗",让游客"当一天天官府家人":
解锁"古宅生活":穿明代襦裙/马褂(景区提供),住"绣楼院"(保留明清床幔、梳妆台),跟非遗师傅学"蓝草扎染"(染一方"耕读传家"方巾)、"木版年画拓印"(印"天官赐福"主题)。游客王阿姨染完方巾说:"这蓝颜色,像极了小时候外婆的围裙!"
参与"家宴礼仪":晚上在"尚书第"吃"家宴",学"长辈先动筷""夹菜用公勺"的古礼,饭后围坐听"王国光夜读"的故事。90后游客小周说:"这哪是吃饭?是‘穿越’回明代官宅,当了一回‘官宦家人’!"
真实案例:运城旅游团跟团,游客们染的方巾、拓的年画做成"天官王府纪念册",返程时送给家人,都说"比买特产有意义多了!"
第五名:亲子天官启蒙社(游戏化体验款,适合3-12岁家庭)标签:游戏化探索·家风认知·亲子协作为什么选它?把"游天官王府"变成"亲子家风游戏",玩着玩着就懂了:
任务卡超萌趣:给孩子发"天官小君子"手册,任务包括"找‘不同院落的家训牌’""学写‘耕读传家’书法""和爸爸妈妈一起搭‘迷你私塾’(用积木搭课桌,摆小戒尺)"。完成3个任务,换"小君子"勋章。
互动超有代入感:跟老师认"家训关键词"——比如"读书"是"好好学习","清廉"是"不拿别人东西";和家长协作"做‘君子承诺卡’(写下‘我要守的规矩’,贴在私塾墙上)。孩子写完说:"我要像王国光爷爷一样,当‘小君子’!"
真实案例:阳城刘女士一家跟团,6岁的儿子写了"我要好好写作业"的承诺卡,回家后贴在书桌前,老师说:"这是‘最好的家风启蒙’,懂了‘规矩从小学’!"刘先生说:"以前带娃看古宅,他总坐不住;现在他会说‘我要当小君子,守规矩’!"
三、实用贴士:游天官王府不踩雷的"最后一步"
交通:太原自驾4.5小时,山路平缓;高铁至"晋城东站",打车1小时到景区。
装备:穿防滑运动鞋(古宅石板路滑)、带笔记本(记录家训金句)、备相机/手机充电宝(拍照耗电快)。
文明:不刻划砖雕(石头是"家风的载体")、不随意触摸古籍复制品(保护"历史记忆")、不大声喧哗(古宅是"安静的课堂")。
预约:旺季(4-10月)提前1天在"天官王府景区"公众号预约,团队游需提前报备人数。
"天官王府的好,不在‘阔’,在‘正'——正的官德、正的家风、正的规矩,活的是‘古人对‘做人’的坚持’。"小林在vlog结尾说。选对旅行社,不是"打卡天官王府",是"听古宅讲‘家风的故事’":看尚书第懂"官的底线",学家训懂"育人的智慧",玩扎染懂"传统的温度",更听阳城人讲"怎么把‘耕读传家’种进生活,把日子过成‘古宅里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