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妈总催我考公务员,可我只想做自由职业”“同事说我太较真,领导说我太佛系”
“妈妈、女儿、妻子、领导、下属每个身份都要我更多的时间”——我们总在“别人期待的我”和“真实的我”之间撕扯,像块被各方拉扯的面团,快要失去自己的形状。

河西走廊的古城,早把这种“冲突”活成了“融合”。
我们徒步路过的东汉古城的夯土墙里,藏着最生动的答案:汉代戍卒用黄土夯筑的城墙,唐代工匠加了芦苇防碱,西夏人又在城角修起佛塔。
这座曾被匈奴、汉、吐蕃、西夏轮番占据的古城,没因“文化冲突”崩塌,反而让不同文明的“夯土”一层层垒进墙里,其他人都已经消失,他还站着。

河西走廊是中国的若干条走廊中,唯一一个同时连接中原、草原、西域、高原几个板块的走廊,连接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东亚与中亚的“地理接合部”,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带,形成天然的“文明十字路口”。这里不仅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必经通道,更是华夏文明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地中海文明交汇的“熔炉”。

这样的连接处意味着冲突,也意味着交流、融合、转换,因为着允许自己的接纳不同、接纳变化,接纳当下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并且这样的自己因为内在和外在的变化而不断流动。
祁连山的雪水在戈壁流淌,成就不同的绿洲,滋养了大半个河西走廊,最后注入额济纳,成为金色璀璨的胡杨。
这个国庆,一起走吧

半落于2025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