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黄仁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中国在AI模型、工程人才与产业应用上全球领先。
可以看到2025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正在不断印证黄仁勋这句话的真实性!
在近几年的AI产业发展中,中国公司持续弯道超车,部分领域已经成为了全球佼佼者。
当各类型AI应用在手机端日益普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摆在了行业面前:大模型如何才能真正走出手机屏幕,无缝融入物理世界?
11月6日中国AI行业又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自主可控研发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科大讯飞发布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5,再次在全国产算力平台上攻克MoE模型全链路训练效率。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自我突破,更重要的是,它为讯飞独特的“软硬一体化”战略提供了坚不可摧的算法基石。
回顾近两年科大讯飞在AI发展上的路径规划,可以说是给中国AI行业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正如刘庆峰所言,在中国主流大模型中,讯飞星火是唯一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通用大模型!在硬科技输不起的人工智能时代,给中国大模型人工智能战略托了底,更是为其“软硬一体”的独特路径扫清了“卡脖子”的障碍。
科大讯飞到底是如何改变了中国大模型的全球格局?又是如何兑现产业红利?值接Talk带你一探究竟。
全国产MOE意味着什么?
提到大模型,都绕不开算力和训练成本。
此前美国在AI领域之所以能领先中国,MOE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训练同样的数据,今年3月份国产大模型的效率仅能达到美国同类产品的30%左右。
这意味着需要付出3倍多的成本,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严重阻碍了国产大模型的发展速度。
面对着这些难题,中国的科技企业并没有妥协。
随着Deepseek开源MoE模型训练推理方案后,科大讯飞、华为等企业也陆续完成了多项突破!
尤其是MOE的全链路国产化方面,先后实现了国产算力集群上MoE模型的大规模跨节点专家并行集群推理、MoE模型大规模专家并行集群推理性能飞跃等突破。

至于MOE背后的原理,通俗的来说它能让让超大型模型变得“聪明又高效”,通过一个“调度系统”,每次只激活模型内部一部分最相关的“专家”来解决问题,从而在用更少计算资源的情况下,发挥出庞大模型的总潜力。
Deepseek在算法上实现了诸多引领行业的创新,但背后依赖的仍然是英伟达提供的算力。
MOE能否与国产算力支撑适配,显然已经成为一项事关我国大模型和人工智能长远发展的急务。
科大讯飞显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让算力真正的实现了自主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全国产MOE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 X1.5,综合能力出众!
在详细的参数方面,讯飞星火 X1.5 总参数量达 293B,激活 30B,一台标准国产服务器就能部署。

性能表现上,讯飞星火 X1.5的语言理解、逻辑推理、数学能力、文本生成、知识问答、代码能力等多个维度,已经全面对标 GPT-5(high)和 Gemini 2.5 Pro 等国际主流模型。
在日常的推理、教育、医疗等场景下,可以看到讯飞星火X1.5的综合表现不俗。
其中在今年高考数学测评中,X1.5已经能够取得145分的高分,超过了GPT-5、 DeepSeek V3.2-Exp等主流模型。

在教育领域,星火 X1.5 在辅助教学、辅助学习、辅助考试、辅助评价、辅助管理等核心维度全面领先;医疗领域核心的知识问答、医疗诊断推荐等核心能力上,星火 X1.5的表现也格外出色。
综合来看,无论是自主可控还是模型性能,科大讯飞均已经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准,这不仅证明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实力,也让中国大模型完全不再惧怕“卡脖子”了!
AI全面落地,讯飞的“软硬一体”王牌
AI行业近几年对资源和金钱的消耗,超过了大多数的新兴产业,这也让不少人担忧其是否会是一场泡沫。
科大讯飞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大众看到了AI的价值,无论是B端还是C端,都能看到讯飞AI的身影。
2025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大模型相关项目的中标数量和金额均处于业内第一的水准。
其中在第三季度,科大讯飞大模型项目的中标总金额,已经是第二名至第五名总和的1.88倍。
为何如此多的企业机构会选择讯飞?
除了自主可控外,软硬一体的AI生态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可以预见,未来AI将重塑大多数行业,让玩具、机器人、眼镜等具备强大的双向沟通能力。
很多伟大的公司也可能会随之诞生,目前大模型提供了这些创新产业的底层“大脑”,但如何造出能完美配合“大脑”的“五官”和“四肢”?
科大讯飞显然看到了这个痛点,已经在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等硬件领域开发出了一系列可以落地的产品,给开发者提供了软硬一体的AI生态。

譬如在麦克风领域,讯飞AI+麦克风阵列技术,已经实现了远场高噪声语音识别和声源定位,同时在回声消除、说话人分离、场景降噪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根据一些三方机构对中英文混合场景的实测,可以看到讯飞办公本X5 Pro在多个场景下,它的语音转文字的准确率已经领先了iPhone 17 Pro。
发布会上展示的多模态超拟人视频,更是将这种能力推向了极致。视频中的数字人“小飞”能与多人、多语种自然交流,记住访客信息并贴心提醒,甚至一秒“变身”林黛玉。
这背后是麦克风阵列的远场识别、3D视觉感知、视听觉融合理解、超拟人数字人生成等一系列高技术门槛能力的集成。刘庆峰直言,这种超拟人多模态交互,将是未来AI进入每个家庭的标配。
随之AI的发展,未来搭载麦克风的设备,也许都会出现新一轮体验变革,科大讯飞的布局显然已经走在了业内前面。

除了赋能产业外,科大讯飞的C端产品也在持续进化,目前旗下的办公本、耳机、学习机等也与讯飞大模型深度融合,综合体验领先于市面上的传统产品。

目前人类科技史的上一次变革是智能手机时代,谷歌凭借安卓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规则制定者;在即将到来的AI时代,科大讯飞已经提前构建好了软硬一体的AI生态,未来不可限量!
全球化布局潜力无限:自主可控带来的另一张王牌
在AI赋能下,科大讯飞的全球化也有大的突破,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讯飞星火X1.5目前的语言能力覆盖已超过130个语种,其中拉美、东盟等14个重点语言效果领先,为世界提供了AI发展的“第二选择”。

放眼全球,目前大模型只有中国和美国模式发展迅猛,这个产业对于人才、算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科大讯飞的全球化将有着极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同样是其他公司难以复制的:全国产MOE,让算力完全可以自主可控,意味着出海时不必担心被“卡脖子”;同时在国内积累的B端经验也能够在国际中快速的复制拓展。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UNCTAD)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33年全球AI市场规模可能增长25倍达到近5万亿美元,这将是个巨大的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AI大模型的头部玩家数量并不多,讯飞星火X1.5的语言能力又处于顶尖水准,同时软硬一体布局完善,未来海外市场不可限量。
为了更好的服务海外开发者,科大讯飞已经发布了从硬件到平台、软件再到引擎的一体化一体机解决方案,为全球企业提供开箱即用、可定制、可私有化部署的AI能力支持。
截至2025年上半年,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813项AI能力,累计聚集超过870万AI开发者团队,开发超过342万款生产级应用,海外开发者总数达52万。

同时在消费级产品层面,科大讯飞的耳机、翻译机、AI办公本也已经进军全球市场,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中AI办公本在日本上市两个月即成为日本最大Makuake众筹平台销售额有史以来平板类Top1、韩国Wadiz平台2025年全品类TOP1。
AI产业的出海战略,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产品出口,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标杆。它不仅是商业上的扩张,更承载着技术自主、标准输出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意义。
科大讯飞的出海将是其AI发展的关键节点,目前来就按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开局,值接Talk也将长期关注其后续发展。
在全球AI市场由少数巨头主导的格局下,科大讯飞证明了“算法+硬件+行业知识”的软硬一体模式,是AI技术实现规模化落地和商业闭环的有效途径,也向全球提供了一个技术上自主可控、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选择”。
说到底,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相比于在云端不断迭代的参数,科大讯飞的软硬一体化路径,让AI的能力以一种更可感、更直接的方式进入了学习、办公和家庭生活。它所展示的,不仅是自主可控的技术实力,更是一种让AI回归物理世界、解决具体问题的务实思路。
当AI不再只是手机里的一个程序,而是身边一个能听、会看、懂你的伙伴时,真正的AI红利期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