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就一直成为了一些人激烈争论的一个话题,而且其热度一直未减。只要冷静思考,就会发现有些人实际上是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倾向,有些甚至是带有报复性的歪曲、诋毁、抹黑。
应该说如何评价历史,不管是史学界的专家,还是一般民众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不偏不倚地正确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历史是时代前进留下的轨迹,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客观事实。但是,在社会现实中,因为每个人的思想立场、认知能力以及个人的感情色彩不同,自然就会出现对历史的不同评价。
比如,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就是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但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就会认为农民起义是“犯上作乱”、是“乱了朝纲”。所以,统治阶级就会把农民起义领袖描绘为“匪”、“寇”。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同时,认知水平的差异,也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看法。比如,中国大革命初期出现的农民运动,在当时就出现了显然不同的看法。为此,毛主席专门到湖南进行了为期32天的农民运动考察,并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驳斥了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对农民运动的错误观点。针对有人认为农民运动“糟的很”的观点,毛主席旗帜鲜明地指出农民运动“好得很”。这实际上就是反映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出现的认知上的差异。
因此,我们说如何评价历史,也是检验一个人对历史认知的一面镜子。立场是认知最基本的标尺,不同的立场,必然决定一个人对历史评价的标准。在人类一切社会阶段,人的立场大致分为两大派别,一个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一边,一个就是与之相反,站在人民大众的对立面,则站在统治阶级的一边。这样两种不同的立场,就决定了对历史截然相反的两种不同的评价。
所以,就有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如何甄别,这就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进行鉴别,这个鉴别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实事求是。要看到历史前进的主流。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胡乱评价。至于以对历史虚无的态度则完全是一种别有用心,这应另当别论。
说到这,我们不能不提及近几十年来对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历史认知上存在严重的分歧问题。按常理来说,新中国从1949年10月1日宣布成立,到今天也不过七十多年的历史,前三十年,与今天也只相距40多年,为什么对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历史在认知上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这种现象不能不发人深思。
对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在毛主席看来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在人民眼里那是一个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的火红年代。然而,一种另类则认为是“不堪回首的”年代,甚至更有人把那个时代比作“冰雪”一样的冷酷时代。究竟该如何看待新中国的前三十年?
一位美国朋友,在翻阅了大量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料,他研究得越深入,越是感到震撼,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之所以能崛起,能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最根本的原因,是毛泽东彻底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
他说,世界上搞社会主义的国家不少,但真正能站稳脚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只有中国。苏联最后解体了,东欧那些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早已纷纷倒戈,朝鲜依然存在,但和中国的规模与发展不可同日而语。
为什么?理由很清楚,因为中国的毛泽东不仅仅建立了新中国,更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民族精神。

他首先把新中国与晚清、民国进行对比,他说,如果对比晚清、民国,会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人简直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他的这个结论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
我们只要稍有一点历史常识,就会知道,晚清时期,在中国的国土上,几个外国人就能耀武扬威,他们可以在中国的领土上指着中国人的鼻子骂,都没有人敢反抗。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列强肆意横行,可以随意摆布中国人的命运,中国人活得像浮萍一样,连自己的国家都守不住。看看历史的《时局图》就一清二楚了。
而新中国成立,短短二十几年,注意,仅短短的二十几年,这个民族竟然能挺直腰板站起来,而且,靠着一穷二白的家底,竟然奇迹般地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蜕变。
这位美国朋友说,这不仅是简单的物质变化,更是精神世界的重塑。
他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骨气,没有信仰,没有一股不服输的狠劲,那它就只能永远被人踩在脚下。
他特别强调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发展经济,而是改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知道,当年伟人说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新中国敢在朝鲜战场上硬刚世界头号强国。
伟人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所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带着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投入国家建设中。
三年自然灾害,中国人宁愿勒紧裤腰带,也要搞“两弹一星”,因为大家知道,只有掌握自己的科技,国家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大庆油田,石油工人们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硬是在一片荒原上,凿出了中国工业的血液。

台湾大学外语系教授颜元叔发表了一篇《向建设中国的亿万同胞致敬》的文章,更是生动地描述了新中国的前三十年苦难中创造的辉煌。他说,打开天窗说亮话,中国的前途不在台湾(什么叫做台湾“经验”,可笑),中国的前途不在港澳,不在海外华人,不在舔洋人后面的小丑,中国的前途在大陆,在那13亿心含“鸦片战争”之耻,心含“八年抗战(现在提14年)”之恨的中国人身上!
他在文章中说,他们衣衫褴褛地制造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他们蹲茅坑却射出长征火箭和载人飞船;他们捏泥巴的双手举破世界纪录;他们磨破屁股夺回整打的奥运金牌;他们重建唐山而成联合国颁奖之世界模范市……
(他们)苦心孤诣,胼手胝足,不仅流汗甚至流血地干、干、干!把大庆油田打出来,把北大荒垦出来,把葛洲坝拦江筑起来……难以屈指的各种建设,无数的建设,把中国建设起来……这才是爱中国。
他们说,一辈子吃了两辈子的苦。
……
试问:不是一辈子吃两辈子的苦,一辈子怎得两辈子甚至三辈子四辈子的成就?
几十年前中国落后西方百年,几十年后还落后10年,20年(基础科学若干部门已与西方比肩,甚至超前)。这不是一辈子吃两辈子苦成就的么?
……
所以,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苦难,是“炼狱”的苦难,是有提升功能的苦难,是有建设性的苦难,是追求成就的苦难。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出头来的中国人,如今在人类中已经崭露头角了。
所以,这几十年的苦难不是负面的消极的、毁灭性的,它是中国的大蜕变,政治的蜕变,社会的蜕变到精神的蜕变。
这就是辩证地评价历史。所以,我们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正确评价新中国的历史,绝不能别用用心的去糟蹋新中国的历史。而在我们的一些公知、精英眼里,看到的就是只有“苦难”,所以,在他们眼里那是一个“冰雪”的世界。他们以为以此就可以发泄对新中国历史的不满,但是,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不是可以任意玩弄的“橡皮泥”。一切以个人偏见或者为了某种图谋而诋毁抹黑新中国历史的人,最后都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