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AI 服务器 PCB 订单占比半年内从 15% 飙升至 32%,高密度布线的技术规范缺失早已成为行业发展的 “绊脚石”。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CPCA)即将发布的三项团体标准,恰是为这场算力革命量身定制的 “技术标尺”,其中《高密度互连印制板技术规范》明确的 0.08mm 细线宽要求,更是直击行业痛点。

在 AI 芯片算力突破万亿次 / 秒的今天,传统 PCB 的 0.12mm 线宽已无法满足数千个引脚的高密度互联需求。此前国内企业虽能试制细线宽产品,但因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厂家的蚀刻精度、介质厚度控制差异显著,导致良率波动在 20%-60% 之间。新规不仅明确了线宽公差范围,还对积层工艺的介电性能提出具体指标,与国际 IPC-2221 标准形成互补的同时,更贴合国内 FR-4 基材的加工特性。
尤为关键的是,新规与下游设备技术形成完美呼应。大族数控等设备企业推出的激光直接成像(LDI)设备,已能支持 0.05mm 线宽加工,而标准的出台将加速这类高端设备的规模化应用。据 Prismark 预测,伴随标准落地,2024-2029 年 AI 相关高多层板产能增速将达 22.1%,这背后正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牵引作用。对于 PCB 企业而言,掌握 0.08mm 细线宽工艺将使产品单价提升 40% 以上,新规无疑为行业划定了高附加值竞争的 “准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