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北宋文豪苏轼的诗句,道出了月饼这中秋美食的精髓。一块月饼,两分滋味,三五知己,中秋的韵味就在这口腹之欲中缓缓流淌。现在,月饼种类繁多,从传统的双黄莲蓉到新颖的流心奶黄,无不挑动着吃货们的味蕾。
然而,每年中秋过后,因腹胀、消化不良而就医的人数却总不少见。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每年中秋后消化科门诊量平均上升18%,这与高油高糖的月饼食用方式密切相关。 以常见双黄莲蓉月饼为例,每100克热量达400-500千卡,相当于2碗米饭。如何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又能减轻身体负担?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分享与月饼很搭配的5种食物,美味营养,健康翻倍。
第一种:茶饮
甜腻的广式月饼,如双黄莲蓉、五仁等,适合搭配普洱茶或岩茶。 普洱茶性温,最能去油腻、消食积,是月饼的最佳伴侣。 而陈皮普洱则更为温和,既有陈皮的理气化滞之效,又有熟普的温和顺胃特点。
香甜偏腻的奶黄流心、冰皮月饼,则可选清香乌龙或淡茉莉绿茶。 这些茶的清香能中和甜腻感,带来清新口感。但胃酸较多者应避免空腹饮用浓绿茶。
甜度高但油相对少的月饼,如豆沙、枣泥等,可以尝试菊花加普洱或乌龙的清润组合。 菊花素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正好平衡甜食带来的燥热。
第二种:酸味水果
柚子是中秋的应景水果,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又因“柚”与“佑”同音,有吉祥的含义。 从现代营养学看,柚子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能有效缓解月饼的腻感。
石榴、猕猴桃、山楂等酸味水果, 这些水果富含果酸和维生素,能刺激消化液分泌,缓解油腻感。 而且,它们本身甜度适中,不会像月饼那样带来过重的血糖负担。
第三种:汤饮
山楂麦芽饮: 取焦山楂5–10克、炒麦芽6–10克,用80–90℃热水浸泡10分钟即可。 山楂的酸性能促进脂肪分解,帮助消化。 但胃酸过多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陈皮水或萝卜汤: 陈皮有理气化滞的功效,而萝卜能助消化,两者都能缓解月饼带来的腹胀感。
对于胃部较为敏感的人群,可以在吃月饼前喝一小碗清淡的蔬菜汤。这不仅能提前给胃部“预热”,还能增加饱腹感,避免月饼过量食用。
第四种:饭量减少
一个月饼下肚,当天的主食量就要相应减少,一个100-150克的月饼,热量相当于2-3碗米饭。 如果你吃了一块月饼,那么正餐的米饭最好减半甚至不吃。把月饼切成薄片,与家人分食,每人一小块,既尝到了味道,又不会过量。或者,将月饼切成丁,与蔬菜沙拉一起拌着吃,用蔬菜的清爽平衡月饼的甜腻。
第五种:发酵饮品
无糖酸奶:酸奶中的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其淡淡的酸味也能中和月饼的甜腻。而且,酸奶富含蛋白质,能增加饱腹感,避免一次吃太多月饼。
自制酵素饮料或开菲尔:这些发酵饮品含有丰富的酶和益生菌,能辅助消化。
但要注意,不要选择含糖的发酵饮品,否则会额外增加糖分摄入,适得其反。另外,发酵饮品最好在吃月饼前或后半小时饮用,不要同时饮用,以免加重胃部负担。
除了搭配食物,掌握以下几个小技巧,能让大家的吃月饼更健康:
控制分量:把一个月饼切成4块或8小块,与家人分享。每次食用不超过1/4个标准月饼。 如果当天吃了月饼,请相应减少米饭、面条等主食的摄入量。
选对食用时间:推荐上午或中午吃月饼,这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脾胃功能较强。 晚上或睡前吃月饼会增加胃肠负担,不仅影响睡眠,还容易导致脂肪堆积。
切忌空腹食用: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月饼中的高糖分和油脂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可能引发胃部不适或灼热感。
细嚼慢咽:对于老人、儿童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将月饼切成小块慢慢吃,每口食物咀嚼20-30下。 充分咀嚼可刺激唾液淀粉酶分泌,并减少大块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刺激。
小心“健康”陷阱:“无蔗糖”不等于“无能量”, 代糖/糖醇不等于零卡,油脂依然在。 部分“保健”月饼,其核心成分仍是高油高糖的面粉、油脂和糖,添加的养生成分含量极少,远达不到预期的保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