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好消息!温州迎来首个985大学,详解高校布局的战略价值

作为经济总量近万亿元的长三角城市,温州的高等教育布局正随着城市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当前温州共有11所面向高考招生的全日制高

作为经济总量近万亿元的长三角城市,温州的高等教育布局正随着城市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当前温州共有11所面向高考招生的全日制高校,形成了多层次办学格局。

本科层次包含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两所省属重点本科,温州理工学院1所市属公办本科,温州肯恩大学1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温州商学院1所民办本科,以及尚未完成转设的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共计6所本科院校。

高职层次则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1所公办高职,以及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两所民办高职。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教育厅已公示拟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温州职业技术大学,此举将填补温州职业本科的空白,与现有高校形成资源互补与差异化发展态势。

不过相较于同类经济体量城市,温州高校数量仍显不足,且存在学科竞争力不强、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等短板,5个入选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的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温州分院的设立,是温州基于城市发展现实需求作出的战略选择。

从产业发展看,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温州,虽在电气、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领域实力雄厚,但正面临迫切的升级需求,亟需向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高精尖产业转型,而这些新兴产业对匹配产业链的专业人才需求极为迫切。

中国人民大学在经济学、创业管理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与温州民营经济特色高度契合,其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双A+学科的实力,能精准对接温州产业升级的人才缺口。

从人口与人才现状看,温州常住人口虽在增长,但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负,对外来人口依赖度提升,同时还面临高端人才储备不足、本地高校毕业生留温率不高等挑战,这与2025年实现万亿GDP和千万级常住人口的目标存在差距,亟需通过高等教育升级强化人才吸引力。

从区域竞争维度看,地处长三角边缘的温州,在城市发展和人才争夺中面临白热化竞争,而本地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薄弱限制了人才集聚能力,引入985高校资源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举措。

当然,合作载体温州商学院作为浙南闽北赣东唯一的商科本科院校,具备在校生21000余人的规模基础,且为浙江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其发展需求与人大的资源供给形成了精准匹配。这一合作对温州的发展具有多维度的重要意义。

在人才培养层面,通过设立全球领导力学院温州分院,开设聚焦全球宏观形势和商业创新实践的暑期培训班,每年选拔约50名优秀学子赴人大培训,能直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商科人才,精准对接温州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而且,人大通过选派著名教授担任学术院长、实施“青年教师孵化计划”、提供访问学者名额等举措,能全面提升温州商学院的师资水平,为温州构建可持续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在学科与智库建设上,合作将加速温州商学院的“申硕”步伐,帮扶建设“两个健康研究院”,推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智库,为温州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专业支撑,这与温州“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的高等教育提升计划高度契合。

在城市竞争力提升方面,作为温州首个985大学分支机构,其设立将显著增强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配合“好学温州”品牌建设与教育共富样态构建,能有效破解人口流入与人才留存难题。通过支持举办每年邀请不少于5位国内外前政要或知名专家参与的“温商论坛”,还能提升温州的城市品牌与国际影响力。

在产教融合层面,依托人大科研优势与温州产业基础,双方开展的联合科研与成果转化活动,将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为温州产业升级注入智力动能,助力其在长三角竞争中实现高教赛道突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