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双节,荆州彻底火了。8天假期,全市A级旅游景区涌入游客216万人次,同比增长56%,远远高出湖北全省平均增长12.9%的水平;荆州方特还成了携程网上主题乐园预订热度第一;全网有关荆州双节的流量高达23亿+。

网友调侃“上次这么热闹还是三国时期”,可热闹过后,更关键的是怎么让这份热度一直延续下去。
其实荆州这次能火,核心是找对了路子:把“文化 + 科技 + 演绎” 揉进了旅游里。东门的无人机表演,一会儿变楚凤,一会儿变《橘颂》诗句;大北门的光影秀,直接在城墙上演 “桃园结义”;还有护城河上的《九歌梦华录》,游客跟着 “屈原” 乘船游河,还能对楚辞、玩祈福。这些玩法让楚文化、三国文化不再是书本里的字,而是能看见、能参与的体验,连游客停留时间都多了 1.5 小时,晚上消费占比也冲到了 45%。

火的时候,问题也藏不住。比如登船仪式就5 个环节,形式单一还短,没玩够就结束了;关公入城仪式里的 “关羽”,被网友吐槽不够高大,穿的戏服也没甲胄有冲击力;更麻烦的是交通,四大城门之间走路太远、开车又堵,还没地方停车,游客体验感下降。
针对这些情况,10 月 9 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迎伟专门主持开了会,给后续工作定了调。会议里先肯定了这次双节的成绩 : 游客量和收入都大幅增长,还在全国火出了圈,但更强调要做好“后半篇文章”,不能让热度断了档。
具体要抓四件事:一是继续丰富旅游产品、搞点新的消费场景、优化服务;二是补齐短板,以后不管什么节,都得提前谋划、节中把服务做细、节后及时总结,把这套流程固定下来;三是好好提炼这次 “旅游 + 文化”“旅游 + 场景” 这些成功经验,为古城创 5A 景区铺路;四是排查安全隐患,给游客和城市安全托底。

政府定了方向,接下来就得把这些落到实处,真正让荆州“长鸣” 不息。首先得把“文化牌” 打得更细。这次科技和演绎的组合已经有效果了,接下来可以照着 “旅游 + 文化” 的思路再延伸。比如登船仪式别只走流程,加些楚式刺绣体验、让游客跟着学楚辞朗诵的互动;“关羽” 的形象和服装重新设计,按历史里的甲胄来做,看着更有气势;再搞点像 “张居正元宇宙艺术馆” 这样的新项目,让文化体验常换常新。
然后是补好“服务短板”,这也是会议里强调的重点。游客最头疼的停车、接驳问题得优先解决,比如在四大城门之间加些观光电瓶车、小火车、投放更多共享单车,再临时扩建几个停车场;餐饮、住宿也得跟上,比如在博物馆等热门景点周边多设些本地小吃摊,避免游客“来了没处停,停了没处吃”,把 “口碑” 留住才是长久之计。
更重要的是,要照着“延长停留时间、扩大消费半径” 的目标,把游客 “留下来、多消费”。荆州本来就打算划两个 “圈子”:200 公里内的武汉、宜昌等城市,推 “半日游”“一日游”,让周边人周末就能来逛;500 公里内的长沙、重庆等城市,搞 “多日游”,把楚王车马阵、洪湖湿地串起来,等方特二期、楚文化博物院建好后,吸引大家住下来慢慢玩。

再结合会议里 “创新消费场景” 的要求,把晚上的时间利用得更充分,优化光影秀、无人机表演的时间衔接,新增几场像《张公科举梦》这样的夜间互动剧,把南门市集的小吃、文创做得更有楚味,争取让游客多停留3 小时,从 “玩一天” 变成 “玩两三天”。
最后,还得拉上市民一起。荆州的文化藏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比如老手艺、老故事,多听听大家的“金点子”,让市民有 “主人翁” 意识,既能让城市更有温度,也能给 “旅游 + 服务”“旅游 + 场景” 提供新灵感,这也是做好 “后半篇文章” 的重要一环。

这次国庆,荆州像只楚凤一飞冲天,但想一直翱翔,靠的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政府和市民一起,把会议定的方向落到实处,把文化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好体验、好服务。只要这些事做到位,千年古城的热度,肯定能一直“长鸣” 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