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如何画出萧瑟之意,可以跟他学学

有的山水画一看就觉得满目荒凉,充满萧瑟之意。都是用笔墨创作的画,为什么可以感染情绪呢?因为画中蕴含了画家的审美、感情、学

有的山水画一看就觉得满目荒凉,充满萧瑟之意。都是用笔墨创作的画,为什么可以感染情绪呢?因为画中蕴含了画家的审美、感情、学养、气质。画家运用勾皴点染擦等各种技法,结合墨色变化,把自然山水和他们的感情融合起来。欣赏者体会到了,就能与之产生共鸣。山水画中常见的山川、草木、亭台、烟云、流水都可以引申为艺术符号,传递美感的同时表达感情态度。

这幅画是明代画家文嘉的作品,他有一个很厉害的画家老爸叫文徵明。文嘉继承了家传绝学,诗书画全面发展。他很喜欢元代倪瓒的作品,创作中经常融合倪瓒的笔墨技巧。《静山鸣泉》让人觉得清冷萧瑟,很大程度是由笔墨表现出来。整幅画以干笔皴擦为主,仅在远景部分运用了染的方法。

文嘉 静山鸣泉

当然了,构图对营造画面韵味也有帮助。那就从构图、笔墨入手,看看萧瑟之意是怎么画出来的吧。有没有发现,这幅画的留白比较多。前景和中景之间用平湖分隔开来,属于一江两岸构图。由于中景比前景刻画精细,整体上还符合高远法构图的特征。两种构图融合,既有渐高渐远的纵深感,也有隔江相望引起的感情变化。

留白代表了广阔无波的水面,利用虚实对比营造出旷远幽深的视觉效果。留白延伸到中景山中与烟岚雾霭衔接,让人感觉空灵疏离。这种感觉很容易引发惆怅,体会到画中蕴含的清冷孤寂。古人觉得,留白代表虚无,产生的作用可以无限大。这就是计白当黑,让画面变得令人回味。

文嘉 静山鸣泉 局部

看到前景局部,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没错,文嘉几乎把倪瓒画中的前景“搬到”自己的作品里。水边平冈起伏和缓,中锋转侧锋勾画山石结构轮廓。枯笔淡墨,先皴后擦,线条干净利落。擦笔如果不注意用笔用墨的变化,很容易遮盖住山石肌理。故此在什么地方擦相当讲究。文嘉靠近披麻皴纹理用更加枯淡的笔墨扫过画纸,营造出苍茫荒率的效果。

前景的几棵杂树起到了调整空间层次的作用。你会发现,能够清晰看到前景各种细节的前后关系。树木主干同样是干笔皴擦,让树木显得立体挺拔。茅草屋后面的几竿竹子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突出静雅清冷氛围。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强调萧瑟之意。

文嘉 静山鸣泉 局部

山水画可以反映画家的精神追求,如果是沉迷功名利禄的人画不出萧瑟荒寒。从《静山鸣泉》中描绘的景物就知道,文嘉是个高雅脱俗、向往隐逸生活的人。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句话,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有人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以为文人山水画就是随便画、简单画。在文嘉的画中可以体会到,所谓“逸笔”是传递感情的笔墨语言。当笔墨可以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就没有必要纠结像不像的问题了。

文嘉 静山鸣泉 局部

很多时候,画品真的可以代表人品。只有内心无欲无求,甘于淡泊的画家,才能画出这么超逸脱俗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