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睿,字元仲,魏明帝,睿智、明断。
曹丕和甄宓的长子(字元仲,“仲”,一般是老二才用,特奇怪)。
也有野史传说,甄宓嫁给曹丕前就已经怀孕了,是袁熙的儿子。
也许小时候看到母亲早死(被曹丕赐死),一直战战兢兢,影响了身心健康。
景初三年(239 年)正月,36的曹睿已病入膏肓,没想到“英年早逝”竟然“又”落到了自己头上。
为何要说“又”?
因为曹睿的老爹曹丕也就活了40岁。
曾经意气风发的曹睿,如今只能虚弱地躺着,为曹魏的未来而忧心忡忡。
(一)病体拖累
曹睿被病痛折磨得虚弱不堪,生活都不能自理,更无法集中精力思考。
之前的干脆利落,现在却变得婆婆妈妈。
他明白要给年幼的太子曹芳选一个可靠的人,可身体和精力不允许,难以作出最佳决策。

(二) 权臣干预
曹睿本想让燕王曹宇(字彭祖)辅政,曹宇是曹操之子,从小与他关系亲近且信得过。
但曹宇一党和曹睿的辅臣刘放、孙资关系非常不好。
刘放、孙资怕有后患,也不想让曹宇上位。
曹宇个性比较谦虚、温和,诚恳、委婉地推辞了。
曹睿问刘放、孙资,燕王为啥如此谦让?
刘放、孙资答,燕王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曹睿问,谁可以上?
当时只有曹爽一人在旁,刘放、孙资顺势推荐曹爽(反正也是曹氏一族,而且自己有推荐之功,将来好处也少不了)。
曹睿问,曹爽行不行?
曹爽汗流满面,紧张得不能回答。
刘放偷偷踩他的脚,耳语说:“快说——以死为国!”
曹睿听从刘放、孙资建议,打算任用曹爽,但不久又突然反悔。
刘放、孙资再次入见,演双簧说服曹睿。
刘放他们怕夜长梦多,强行握着曹睿的手,写下诏书。
刘放出宫宣诏:“有诏书免去燕王曹宇等官职,立即退出 。”
曹宇等流泪而出(后来司马懿造反,曹氏宗族根本无力反抗)。

(三)综合权衡
曹睿也知道,曹爽能力有限,也不能一家独大。
而司马懿才能卓越、威望高,可以托孤。
司马懿有能力,但也有可能威胁曹魏统治。
曹睿曾试探过司马懿,司马懿一首诗的最后两句“告老还乡,待罪舞阳”,让曹睿暂时放了心。
再说司马懿年纪也大了,过渡个几年,也该下去陪自己了。
最终,曹睿还是让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

总结
曹睿临终前的举棋不定,确实无奈。
最后时刻没能为曹魏政权选择合适的人,反而选了一个“篡位者”。
司马懿熬死了曹家三代人。
什么是牛人?等所有牛人都死了以后,你就是牛人,最大的牛人!
PS:燕王曹宇活了84岁,如果让他继位,先被熬死的就是司马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