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是汉朝建立后第二任相国,他接的是萧何的班,他是最早跟随刘邦起家的一批人,在丰沛功臣中,战功赫赫。
刘邦平定天下,酬劳功臣时,将萧何列在了功臣第一,很多人就不服,排列位次时,又把萧何列为第一,丰沛功臣就不干了,纷纷跳出来说道:“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曹参的功劳是当时刘邦集团中公认的第一,萧何、韩信、张良这三杰都不被这些功臣认可,那说明曹参确实有两下子。
但太史公在《史记·曹相国世家》中却是这么评价曹参:“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司马迁的意思是,曹参跟着刘邦打天下之所以立下这么多功劳,那是因为跟着韩信,等到韩信被诛杀,列侯中功劳最大的,可不就剩下了曹参。司马迁多少有点质疑曹参战功的含金量,有点躺赢的嫌疑。
那么,曹参到底是不是躺赢狗?
先说战功方面,司马迁给曹参写的世家中,前半段基本上都在陈述曹参的战功,什么破城、陷阵、先登、擒将,曹参都干过,光罗列战功就占了好大的篇幅。司马迁惜字如金,但对曹参的战功罗列却不惜笔墨,足见曹参“功最多”。司马迁还给曹参战功进行了总结:“参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
这么一看,司马迁,你这前后矛盾啊,曹参这么多功劳,怎么能算是躺赢呢!
我们再继续分析下。
我们可以把曹参的战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楚汉争霸之前,也就是起义军抗秦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楚汉争霸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汉朝建立后诸侯造反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里,刘邦集团只是众多起义军中的一支,实力并不强大,甚至还得依附于项羽集团。这个时候曹参基本上是跟着刘邦,但也会独立执行作战任务,曹参在这期间攻城略地确实很猛,攻下多个城池,甚至还接连击败秦朝大将章邯、司马欣、王离、赵贲、杨熊、吕齮,还斩杀了李由(李斯之子)。但这些战功里面,曹参个人的因素占了多少就有点疑问,毕竟他是跟着刘邦的,刘邦才是核心主帅。而且在这个阶段,刘邦集团并没有打过大型战役,无论是参战人数,还是规模,都很有限。所以,曹参在第一阶段的战功含金量并不高。
在第二个阶段里,主要是刘邦和项羽争天下,这个阶段刘邦集团实力猛增,军队规模骤增,每次战争的规模也很可观。曹参参与了这阶段的平定三秦、歼灭魏赵代燕齐等战,但这个阶段的主角是韩信,平定三秦、灭魏赵代燕齐都是韩信在主导,曹参是韩信的小跟班。也是在这个阶段,曹参被兵仙折服,心甘情愿听其调遣。毋庸置疑,在这期间,曹参的战功确实是占了韩信的便宜。更关键的是,第二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与项羽之间的战争,曹参没怎么参与,还是刘邦和韩信作为主导,甚至垓下之战,曹参甚至都没到场。
在第三个阶段,汉朝建立后,燕王臧荼、代相陈郗、淮南王黥布造反时,率兵平定叛乱的是刘邦本人,曹参作为齐相,率兵参与,属于助战,战功也很有限。
这么一分析下来,曹参的战功,在楚汉争霸前还值得一夸,在楚汉争霸开始后,主要是跟在刘邦、韩信屁股后头拣现成的。
这样的话,司马迁说曹参是躺赢狗,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除了战功,曹参作为大汉朝第二任相国,他的治国功绩也很突出,为汉初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好巧不巧,曹参在治国方面全都沿用了萧何的政策,基本上没有独创。曹参这种“无为而治”是吃萧何的红利,也算是一种躺赢。
这就尴尬了,曹参这么厉害的功臣,在战功和治国两方面都是躺赢,真印证了股民们那句老话:“跟上团队,赚钱像呼吸一样简单。”曹参这是命好,搭上了一个好团队啊!
曹参的成功虽然依赖刘邦、韩信、萧何,但不代表他是个躺赢狗,他的能力也是人中龙凤,只不过相比于那哥仨,要差一个档次。
身为韩信手下将领,能够严格执行韩信战术并且圆满完成,这就不容易;身为丞相,能够震慑住百官,完全执行萧何政策,也不容易。治国和军事,都非易事,但曹参都能驾轻就熟。更重要的是,曹参还得到了丰沛功臣团体一致的认可,这就让人不得不佩服曹参的能力。说他是躺赢狗,有点低估他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