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反“围剿”是1931年中央苏区红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国民党军何应钦指挥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术;毛泽东、朱德率3万红军以“诱敌深入”方针应对。自5月16日起,红军15天内自西向东横扫700里,取得富田、白沙、中村、广昌、建宁五战全胜,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此战通过集中兵力打击弱敌王金钰部,并以运动战瓦解敌军包围圈,彻底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总司令 朱德
政治部主任 毛泽东
参谋长 朱云卿
政治部主任 杨岳彬
红色警卫团,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部队的直属警卫力量,由地方武装骨干组成。
团长 谭希林;副团长 熊惕辛

第64师,前身为赣南红22军,辖第190、第191、第192团。
师长 粟裕;政治委员 高自立;参谋长 唐天际
第35军,1930年10月由赣南各县地方武装合编成立,辖第103师(第307、第308、第309团)。
军长 邓毅刚;政治委员 罗贵波;参谋长 宋时轮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1分校,1931年由红1军团军官学校第1分校、第3分校及红3军团随营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校长 何长工;教育长 邓萍

第1军团,1930年6月由红4军、红6军(红3军)及红12军合编,军团首长方面军总部首长兼任。
第3军,1930年由赣西南地方武装改编,初称红6军,同年7月改称红3军。辖第7师(第19、第20、第21团),第8师(第22、第23、第24团),第9师(第25、第26、第27团)。
军长 黄公略;政治委员 蔡会文;参谋长 周子昆
第7师师长 陈伯钧;政治委员 李湘林
第8师师长 刘畴西;政治委员 王如痴
第9师师长 徐彦刚;政治委员 朱良才

第4军,1928年朱毛会师后组建。辖第10师(第28、第29、第30团),第11师(第31、第32、第33团),第12师(第34、第35、第36团)。
军长 林彪;政治委员 罗荣恒;参谋长 陈奇涵
第10师师长 王良;政治委员 李锡凡
第11师师长 曾士峨;政治委员 罗瑞卿
第12师师长 萧克;政治委员 张赤男

第12军,1930年5月由红9军改称而成。辖第34师(第101、第102、第103团),第35师(第104、第105、第106团),第36师(第107、第108、第109团)。
军长 罗炳辉;政治委员 谭震林;参谋长 林野
第34师师长 周昆
第35师师长 龙普霖;政治委员 欧阳健
第36师师长 张宗逊;政治委员 邓华

第3军团,1930年6月由红5军与鄂东南武装合编而成。1931年春,撤销第5、第8两军军部,各师直属军团指挥。辖随营学校,第1师(第1、第2、第3团),第3师(第7、第8、第9团),第4师(第1、第2、第3团),第6师(第7、第8、第9团)。
总指挥 彭德怀
政治委员 滕代远
参谋长 邓萍
政治部主任 袁国平
随营学校校长 邓萍
第1师师长 李实行;政治委员 吴溉之
第3师师长 彭邀;政治委员 黄克诚
第4师师长 黄云桥;政治委员 石恒中
第6师师长 郭炳生;政治委员 彭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