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专家断言中国缺电必败 数据一出直接翻车 中国笑到最后的秘密

之前一位美国AI研究员发出这样的言论:“训练顶级大模型至少需要百万千瓦级稳定供电,中国电网老旧又缺灵活调节电源,未来肯定

之前一位美国AI研究员发出这样的言论:“训练顶级大模型至少需要百万千瓦级稳定供电,中国电网老旧又缺灵活调节电源,未来肯定被卡脖子!”这话一出,国内社交平台立马炸锅了,有人跟着唱衰电不够确实是个大问题,也有人直接指出中国浙江地区夏季限电的旧闻作为佐证。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把AI竞争简化为“谁家电多谁赢”,那恐怕是对这场技术革命最浅薄的误解了吧。

实际上,电力只是中国AI优势体系中的一个基础环节,而真正的较量,是技术、场景、成本、基础设施和国家执行力的综合博弈。今天,我们就着电表上的数字,把这个故事讲完吧。

先从电力视角来看看,AI训练的确很费电,比如,一个千亿参数级大模型完整训练,耗电量通常在1亿~3亿度之间,相当于3~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在2024年,中国发电量稳居全球第一,并且是排名第二美国的两倍有余(来源:广州日报,2025年7月31日)。这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说明咱们有充足的电力储备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还能保障 好AI产业的稳定运行。

再看看美国,有着电网老化的问题,时不时就会出现停电情况。就拿加州和得州来说吧,几乎天天都有停电的新闻。这些年,美国为了实现减碳目标,发电量还有所微降(数据来源:综合多来源统计,2025年6月28日)。这样一对比,中国在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储备量上就有了优势。

从成本视角分析,咱们拿DeepSeek做个例子吧,他们用1/30的成本训练出了性能对标国际顶尖水平的模型(来源:DeepSeek技术白皮书,2024年)。怎么做到的?答案是:较低的电力成本和不断优化的算法,使AI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提高了竞争力。虽然DeepSeek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但不可否认这种模式展现出的中国路径可行性。

接下来谈谈制度视角,AI不是一场百米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在这场马拉松中,中国的制度优势却慢慢浮出水面。

咱们举个例子:在美国,电厂审批往往要花费好几年时间,特别是其中环保评估、社区抗议等环节耗时极长(美国公共电力协会APPA,2024)。而在中国,同等规模的光伏和储能电站,从备案到投产平均只要14个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2024)

为什么能这么快呢?美国是 “短周期私人资本” 模式,而中国是 “长周期国家战略”。 这种“长周期国家战略+高效执行”的模式,正好是应对AI算力需求的关键,毕竟,芯片可以慢慢攻关,但算力基础设施的“物理底座”必须提前十年布局。

再从综合视角瞧瞧,当然,电力不是万能药,中国AI的短板(比如高端芯片、开源生态)依然存在,面对它们,咱们仍在奋力追赶。

但换个角度看,不正是因为有了电力和制度这大方面的基础,中国在AI赛道上的容错空间才变的更大吧。

让咱们在回到开头的言论,

“我们的电不仅够用,还够稳、够便宜。”更重要的是,咱们有能让电‘用得更好’的体系。” 当然,芯片、生态这些课我们也要补,但请别忘了,在这场AI马拉松比赛中,能笑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把基础打牢,综合总分高的选手。

声明:文章80%以上内容出自本人原创思考,AI仅用于辅助整理;所有论点与数据均经本人二次核对。配图取材于网络或AI制图,无版权问题。本文目的在于弘扬社会正气,杜绝不良导向,敬请读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