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号,读完了第418本书,迟子建写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也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
说到这本书,似乎近几年随着电商的兴起与推广,火了好长一段日子,让我在读之前一直以为这是近几年的新作品,最后在读完之后才发现,这是2005年的书,距今已经整整20年了。

时间过的真快,2005年就已经是20年前,2015年是10年前,95后也开始纷纷步入而立之年的门槛,开启自己的中年生活……有时候真的感觉,时间就像被偷走了似的,过得是真快啊!
说回正题,这本书的内容还是相当好的,这里也引出一个小观点:其实只要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所讲的故事都是颇为上乘的。
故事的逻辑很简单,以女主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近百年来的发展和变迁,时间跨度很长,自然也就充满了生离死别,为岁月平添几分沧桑与厚重。
我在读这本书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自然地将其与另外一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阿来的《尘埃落定》联系起来,个人感觉两本书的味道颇为相似,都生动展现了地区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只不过,《尘埃落定》中的“我”是一个大智若愚的“傻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我”是一个眷恋故土的客观见证者,总的基调大相径庭。
还有个我觉得比较对味的地方,就是《尘埃落定》是一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而《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否也是魔幻现实主义呢?
这一点我有点没太搞明白,像书中的两代萨满,明显就超脱了普通族人的范畴,他们的跳神能治病、能求雨、能安福,但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感觉有一种明显的魔幻荒诞之感。
但在我搜了一些资料时,大多都告诉我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并不是魔幻现实主义,这就让我有些迷糊了。
如果它不是魔幻现实主义,又是什么风格呢?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挺不错的,更对得起它近年来的大火,值得一读。从中感受一番鄂温克族的风土人情,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思答斋读书录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