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庆后一线与沿海楼市“冰火两重天”:上海内环抢房/深圳关外降50万,泉州二手房跌穿首付

2025年国庆黄金周刚过,楼市便交出了一份“分化到极致”的成绩单。据中指研究院10月15日发布的《2025年国庆全国楼市

2025年国庆黄金周刚过,楼市便交出了一份“分化到极致”的成绩单。据中指研究院10月15日发布的《2025年国庆全国楼市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核心区与外围区域、沿海小城的房价走势彻底“分家”——上海内环某新盘开盘即“日光”,北京东西城房龄超20年的二手房仍能溢价5%成交;而深圳坪山、广州南沙的部分楼盘单套降价超50万,沿海的泉州、温州等地二手房挂牌量同比激增30%,部分房源价格较去年跌穿首付。这场“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政策倾斜、人口流入与产业支撑的三重博弈,也给刚需和投资者划出了清晰的“生死线”

一、一线核心区“热得发烫”:供应稀缺+政策优化,刚需全款抢房

一线城市核心区的“热度”,在2025年国庆后达到了新高峰。以上海为例,10月8日开盘的“上海内环滨江壹号”项目,均价12万/平,推出120套100-140平三居室,开盘当天吸引超300组客户摇号,上午11点便宣告“日光”,部分全款客户甚至提前一周到售楼处排队。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上海内环2025年9-10月新房供应量仅800套,同比减少15%,而需求却同比增加20%,供需缺口直接推高了市场热度。

这波热度的背后,是政策的精准“助推”。9月25日,上海发布楼市新政:核心区(内环内)非本地户籍居民购房社保年限从5年降至3年,且首套房首付比例从35%降至30%。政策落地后,上海内环刚需客群新增1.2万人,其中80%为在沪工作5年以上的企业中层,这类人群对核心区配套(如地铁、学区、商业)需求迫切,且支付能力较强。

北京东西城的二手房市场同样火热。西城区“金融街片区”一套房龄22年的65平两居室,9月挂牌850万,10月以892万成交,溢价5%,成交周期仅21天——比北京全市二手房平均成交周期(35天)短14天。贝壳研究院分析师解释:“东西城教育资源稳定性在2025年义务教育政策微调后进一步凸显,加上核心区土地稀缺,老房反而成了‘硬通货’,部分家长为了孩子入学,愿意为房龄20年以上的房源支付溢价。”

二、一线外围区“冷得刺骨”:产业外流+人口减少,单套降价50万仍滞销

与核心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线城市外围区域正陷入“降价也卖不掉”的困境。深圳坪山的“坪山招商花园”小区,一套110平三居室去年挂牌420万,2025年10月业主降至370万,仍挂牌2个月未成交。小区中介透露:“今年以来,该小区已有3套同户型房源降价超40万,最便宜的一套365万成交,比去年成交价低13%。”

深圳坪山的冷清,源于产业与人口的双重流失。2025年深圳制造业外迁趋势明显,坪山新区2家大型电子厂迁至东莞,直接导致区域常住人口减少2.3万,购房需求同比下降30%。贝壳数据显示,深圳坪山10月二手房挂牌量达1.8万套,同比增加45%,成交周期平均62天,比去年多20天,部分房源甚至需要降价15%才能吸引买家看房。

广州南沙的新房市场同样低迷。10月15日,南沙“保利城”项目推出“国庆返场特惠”,单价从2.3万/平降至2万/平,一套90平两居室单套降价27万,即便如此,该项目10月去化率仅40%,同比下降15%。广州住建局数据显示,南沙2025年9-10月新房供应量达5000套,而成交量仅2000套,供过于求的局面让开发商不得不以价换量。“南沙虽然有自贸区政策,但教育、医疗配套还没跟上,刚需更愿意等保障房,或者咬牙买市区的小房子。”某开发商销售经理无奈表示。

三、沿海小城“跌跌不休”:产业单一+人口外流,二手房挂牌量破3万套

泉州、温州等沿海小城的楼市,正在经历“断崖式下跌”。泉州丰泽区“东海湾”小区一套120平三居室,2024年挂牌180万,2025年10月降至140万,同比下跌22%,而这还不是最低——同小区一套10楼的房源,10月以135万成交,单价仅1.125万/平,比2023年高峰期跌了近40%。

泉州住建局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泉州二手房挂牌量达3.2万套,同比增加30%,成交均价1.2万/平,同比下跌18%。“现在泉州的业主基本是‘恐慌性抛售’,尤其是投资客。”泉州某中介店长说,“很多2020-2021年高位接盘的投资客,现在担心房价继续跌,宁愿亏首付也要卖,比如一套2021年180万买的房子,现在140万卖,亏40万,相当于白付了3年房贷。”

温州的情况更严峻。温州鹿城区“滨江商务区”一套140平四居室,2024年挂牌250万,2025年10月降至180万,降价70万仍无人问津。温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温州常住人口同比减少5万,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温州以小商品贸易为主,受电商冲击和外贸下滑影响,2025年上半年小商品出口额同比下降12%,部分商户关闭店铺前往杭州、宁波发展,直接导致购房需求萎缩。

四、刚需与投资者该如何破局?3条核心建议

面对如此分化的楼市,不同人群的选择截然不同:

1.刚需族:优先选一线核心区地铁次新房,预算有限则等保障房。一线核心区(如上海内环、北京东西城)的地铁房抗跌性强,且配套成熟,适合长期居住;若预算不足(一线低于500万、省会低于200万),可关注10月住建部新政后推出的保障房,比如北京通州、上海松江的保障房,均价仅4万/平左右,比同地段商品房低50%,且可落户、享学区。

2.投资者:坚决远离一线外围和沿海小城,尤其是“三类房”——老破小无学区、远郊期房、商住房。这类房源未来流通性差,降价幅度大,比如深圳坪山的远郊期房,2025年已出现“买后即跌”的情况,投资风险极高。

3.业主:若持有一线外围或沿海小城的房源,尽快降价抛售,避免亏损扩大;若持有一线核心区房源,可暂时观望,核心区房源短期内仍有抗跌性,但需关注未来房产税试点动态,避免持有成本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