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当代社交迷惑行为大赏:你敢信?老祖宗早给兄弟关系判了死刑!

溪老师开课啦!家人们,昨天跟我老妈视频聊天,隔壁王婶家的“大戏”又上演了——大嫂和二嫂因为一件羽绒服吵得不可开交,大嫂嫌

溪老师开课啦!家人们,昨天跟我老妈视频聊天,隔壁王婶家的“大戏”又上演了——大嫂和二嫂因为一件羽绒服吵得不可开交,大嫂嫌弃二嫂给婆婆买的羽绒服是打折货,二嫂则翻出大嫂去年没给公公办寿宴的旧账。俩人在客厅摔遥控器,那声音大得,吓得她家小狗直往沙发底下钻。

正当我津津有味地吃瓜时,突然想起了《颜氏家训》里老祖宗的那些“毒舌金句”:“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

这不就是在2000年前就给现代家庭关系写好剧本了吗?

来来来,咱们今天就着瓜子汽水,一块儿聊聊老祖宗的“亲情避坑宝典”!

颜之推的“预言大师”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你以为的小事,可能早已被写进了“家庭关系黑名单”

预言1:兄弟阋墙=社交圈崩溃

溪老师先给大家普及一下颜之推的原话:“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

这话的意思是“要是连兄弟都处不好,陌生人都能直接踩你脸上欺负你!”

这不,我有个表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公司里,他跟同事称兄道弟,给领导拎包比亲儿子还积极,可一回到家,就因为老家拆迁房的装修风格,跟亲哥吵得不可开交,半年都没说过话。

结果呢?去年他创业想找朋友借钱,平时酒桌上喊“哥”喊得最响的那几个,全都不见了踪影。

颜之推早就说了,连亲兄弟都处不明白,外人看你就是个“连自己人都容不下的狠角色”,谁敢跟你深交啊?

预言2:对外“舔狗”,对内“暴君”

溪老师再来揭秘书中一个说的残酷事实:“有人能跟全天下人当兄弟,偏偏对亲哥摆臭脸!”

这话的原话是“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

想起我大学时的一个室友,那简直是“双标”到了极致。

朋友圈里给刚认识三天的网友点赞“姐姐好美”。

亲弟弟发消息问“考研资料怎么找”,她却回了一句“自己百度不会吗?”

给同事的猫过生日送进口罐头,亲哥家孩子满月,她拎了一袋超市买的纸尿裤就去了,还嘀咕“小孩长得快,不用买太贵”。

颜之推要是看到了,估计都得想拍她脑壳:你这“区别对待”的技能,咋就没用在正道上呢?

预言3:职场王者,家庭青铜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能带几万人打仗,却搞不定亲弟?”

我邻居大哥就是个典型。

在单位里管着200多人的团队,开会时讲得头头是道“团队合作比什么都重要”。可一回到家,因为分父母留下的老家具,他就跟亲弟冷战了三个月。

他弟吐槽说:“我哥在公司给下属画饼,说‘跟着我干,以后都是股东’,对亲弟却连‘这桌子你喜欢就搬去’都舍不得说,合着亲情还没他办公室的绿萝值钱呢!”

面对这样的事情,溪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有所反思,有所行动。这里有溪老师版“亲情急救指南”,大家可以试一试。朋友们,别让你的“双标”,害了最亲的人。

急救指南1:平衡“外人”与“亲人”的关系

溪老师先给大家支个招:对待“外人”和“亲人”,要学会平衡。

我二舅就做得特别好。对同事他能主动让车位,对亲弟也能说“你车技不好,停我车位吧”;对朋友他能包容“他借钱总拖半年”,对兄弟更能说“不着急还,等你手头宽裕了再说”。他常说:“外人对你好,可能图你资源;兄弟对你好,是图你真心。别把真心错付了!”

急救指南2:珍惜“终身会员”,远离“临时过客”

溪老师再来一个建议:珍惜那些愿意陪你走一生的“终身会员”——你的亲人,而不是那些只是短暂路过的“临时过客”。

我发小跟她弟以前天天吵架,后来她去外地工作,每周都跟弟弟视频聊天,反而处成了“铁哥们”。弟弟考研时,她每天监督打卡;她失恋时,弟弟连夜坐火车去陪她。她说:“以前住一起时,光看见他打游戏到凌晨,现在分开了才发现他其实挺靠谱。”

颜之推早就说了,亲情需要经营和维护。学会“断舍离”,断的是“理所当然”的想法;舍的是“斤斤计较”的行为;离的是“近距离伤害”的源头。

终极测试:你的“亲情余额”还剩多少?

溪老师最后给大家来个“灵魂拷问”。试试这个“亲情余额测试”吧!

①同事借你车刮了,你可能说“没事补个漆就行”。

那要是亲弟借你车刮了呢?你会不会大发雷霆?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可得好好反思一下了哦!“你掌握驾驶技术了吗?”

②友人来访,你精心布置客房备新巾,兄弟至,是否仅道“沙发委屈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