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用过Figma的人都遇到过,用着用着突然掉线、刷新网页半天才能打开……这些糟心的产品体验,让人对Figma既爱又恨。
放在以前,确实没得选,能用就已经不错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国内也有多个团队同时在做对标Figma的UI设计工具,譬如万兴科技的生态成员Pixso。
恰好最近看到Pixso发布了全新的Pixso 2.0版本,在新版发布以前,我原以为Pixso被战略性放弃了,没想到实际上是在憋大招呢,一口气发布了10大能力,着实让人出乎意料。
既然苦Figma久矣,我也趁着Pixso 2.0发布的当口,重新体验了一把Pixso。如果说早期的Pixso是Figma的“国产平替”,那Pixso 2.0给我的感觉,是真正和Figma打成了平手,甚至在局部上实现了超越,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放弃Figma转投Pixso的想法。
01 变量系统变量(variables)最早是Figma在2023年的Config大会上推出的新功能,它将IT领域“低耦合”的设计理念引入到在线设计协作工具中,实现属性名和属性值的分离,可以原子化的方式来管理整个设计系统。
此次使用Pixso的过程中,我发现Pixso也加入了“变量系统”的功能,而且可创建的变量类型与Figma实现了对齐。在不选中画布元素的情况下,点击右侧面板的“本地变量”,打开变量管理面板,可根据需要创建对应的变量类型——颜色变量、数值变量、文本变量、布尔变量。
颜色变量:用于管理品牌颜色和主题配色方案,支持一键切换明暗主题或不同色彩风格。
数值变量:用于定义尺寸、间距、圆角、透明度等数值属性,使得布局调整更精确。
文本变量:用于统一管理文案内容,方便进行多语言版本和重复性内容的管理。
布尔变量:用于控制图层的可见性,例如在不同状态下显示或隐藏某个元素。

Pixso变量系统
02 重复对象重复对象,是另一个我个人觉得非常实用的功能,功能本身并不复杂,却可以轻松做出出彩的效果。
先来看一下官方对这个功能的简介,重复对象可以对设计文件中的对象创建动态、重复的图案;自由掌控每一处细节:灵活调整旋转半径,随心切换度量单位,层层嵌套,巧妙组合,可适配不同设计场景,轻松提升设计的复杂度与层次感。
单纯看文绉绉的介绍,可能有点难理解,不妨看图来得直观,下图的4个具有对称特点的矢量图形,就是基于重复对象制作的,操作也很简单——
在Pixso画布上添加一个基础形状,选中形状,点击顶部工具栏的“编辑对象”,选择下方的“重复对象”,基础形状就会被复制并环绕排列开来,调整复制数量、旋转半径、旋转角度参数,就得到了形态各异、富有层次感的组合图形。
03 研发模式众所周知,Figma的研发模式(Dev Mode)经历了从免费到付费的发展历程,而且按照协作者的角色,拆分出设计、研发和完整席位,随之而来的是,只有订阅研发或完整席位的角色,才能切换到研发模式,使用研发模式下的功能。
反观Pixso中的研发模式,对所有用户都是免费开放的,点击设计文件右上角的滑钮,即可进入研发模式,在研发模式下,点击右侧面板的“代码”、“切图”或是“D2C”标签,可以直接使用相对应的功能——
代码:在设计稿中选中任意图层、组件或元素,右侧面板就会自动显示其对应的样式代码和属性值,例如尺寸、颜色、边距、字体等。
切图:即开发或工程师最常用的“切图”工具,免去使用外部的切图交付工具,支持一图导出多尺寸(例如为iOS设备导出@2x和@3x版本),并且可以导出PNG、JPG、SVG等多种格式,以适应不同平台的需求。
D2C:D2C是Design to Code的缩写,即“设计到代码”,能够自动识别设计稿的图层结构和样式,并生成可直接用于生产项目的结构化代码,包括ArkUI、HTML、Flutter和Vue代码。
04 Pixso AI智能助手除了前边提到的,产品的AI或者说智能化能力,也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核心层面。
Pixso的AI功能,其实是在使用Pixso 2.0过程中给到我最多惊喜的部分,我原以为AI能力可能差强人意,结果真用起来,确实能提升不少效率。
目前Pixso的AI助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智能生成(AI文生设计稿)、自动排版、内容补全,譬如在Pixso AI文生设计稿首页输入“生成一个App启动页界面”,AI就能自动生成初步的布局草稿,当我需要快速搭出多种界面结构方案时,也可以直接让AI生成多个不同版本,然后再手动微调。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小细节是AI在排版优化上的表现。当多个元素位置或间距不一致时,AI可以自动识别布局规律,帮你“一键对齐”或智能调整间距,省去了繁琐的操作步骤。对于我这种有些强迫症的人来说,这个功能真的帮了大忙。

篇幅所限,这次对Pixso 2.0的测评到这先告一段落,最近项目多时间比较紧,下回空了再抽时间与大家分享。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如果也在使用Figma或Pixso等在线设计工具,不妨也来说说自己的使用体验或感受,多多交流分享,一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