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体检单上几个箭头吗?我身体没不舒服,哪会得肝炎!”
32 岁的李先生看着报告上 “转氨酶轻度升高” 的提示毫不在意。他时常加班至夜深,还偶尔小酌几杯。仗着自己年轻气盛,自以为身体扛得住,便将健康隐患全然不放在心上。直到半年后,频繁乏力、没胃口的他去复查,才发现已发展成轻度肝炎 —— 再拖下去,病情还会加重。
像李先生这样的人很多,大家总觉得肝炎要么 “悄无声息”,要么一查就是重症。其实它从轻微损伤到明显病变,从不是突然发生的,体检里的异常信号,正是肝脏在 “提醒”,别轻易忽略。
肝炎从 “轻” 到 “重”,从不是突然来的很多人觉得肝区不疼、没黄疸就没事,可肝脏是 “沉默器官”,早期受损几乎没明显信号,等出现不舒服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肝炎的演进恰似“温水煮青蛙”般悄然。起始于肝细胞的轻微受损,继而演变为炎症,随后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恶化为肝癌,过程隐匿却危害巨大。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体检异常就是捕捉它的关键 “线索”—— 早发现早干预,就能阻止病情变重。
体检发现这 5 类异常,尽快复查评估要是体检报告出现下面 5 种情况,别等 “下次再说”,一定要及时去消化科或肝病科复查,搞清楚肝脏问题。
1、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堪称肝细胞中的“贤能管家”,平日里恪尽职守。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它们极少逸入血液,默默维持着肝脏内环境的稳定有序。一旦血液中转氨酶升高,哪怕只是轻度,也说明肝细胞可能受损 —— 可能是熬夜、喝酒导致的暂时损伤,也可能是肝炎早期信号。

千万别觉得 “升高一点没关系”,不及时查原因,反复损伤肝细胞,可能慢慢发展成慢性肝炎。
2、胆红素异常胆红素帮肝脏代谢废物,要是血液里它超标,可能让皮肤、眼睛发黄(黄疸),但很多人早期只是轻微异常,没黄疸症状。
无论有无黄疸,胆红素异常皆暗示肝脏代谢功能或许存在问题。病因可能为肝炎、胆道疾患,亦可能是其他肝病。故而,务必开展进一步检查。
3、白蛋白降低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 “营养帮手”,负责维持血管弹性、运输营养。体检时,若检测出白蛋白水平下降,常预示着肝脏合成功能有所衰退。肝脏受损程度和合成能力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肝脏受损越严重,其合成能力就越差。
切勿一味寄希望于“服食营养剂以滋补身体”,需先明确肝脏无法合成白蛋白的原因。这一现象可能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早期迹象,及时排查,才是明智之举。
4、肝脏 B 超提示 “回声增粗”正常肝脏在 B 超下回声均匀且细腻。倘若报告呈现“回声增粗”,便提示肝细胞可能有轻微纤维化。通俗来讲,此时肝脏已不复“光滑”,留下了细微损伤的印记。
这时候别恐慌但也别忽视,及时复查肝功能、病毒指标,能尽早阻止纤维化发展。
5、乙肝 / 丙肝标志物阳性体检时,若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亦或是丙肝抗体呈阳性,那么极有可能表明机体已感染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就算没乏力、没胃口,也不能掉以轻心 ——病毒可能悄悄损伤肝脏,时间长了会发展成慢性肝炎,一定要进一步查病毒复制情况、肝功能,让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治疗。
这些 “想当然”,会耽误肝炎排查除了忽视体检异常,很多认知误区也会让病情 “加重”:
比如觉得 “没乙肝就不会得肝炎”—— 其实喝酒多了会得酒精性肝炎,胖或熬夜多可能得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些都算肝炎。还有人觉得 “不喝酒不抽烟,肝脏就没事”—— 长期吃某些药物、接触有害物质,也可能损伤肝脏,引发药物性肝炎。

这些误区会让人放松警惕,错过早期发现肝炎的机会。
肝炎不可怕,怕的是 “视而不见”。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复查,早干预能阻止病情加重;平时少熬夜、少喝酒、控体重,就是给肝脏 “减负”。别等肝脏 “闹脾气” 才重视,早发现、早处理,才能让肝脏一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