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016年九省五伙“摸金校尉”齐聚攸县,内部举报电话炸碎盗墓梦!

“民间考古队”的覆灭:一场由举报电话揭开的盗墓迷局2016年9月26日傍晚,株洲市攸县公安局网岭镇派出所的值班电话突然响
“民间考古队”的覆灭:一场由举报电话揭开的盗墓迷局

2016年9月26日傍晚,株洲市攸县公安局网岭镇派出所的值班电话突然响起,电流里传来的声音刻意压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网岭镇罗家坪村,有人在山里盗墓,就在现在。”话音刚落,电话便被匆匆挂断,只留下听筒里的忙音在值班室里回荡。

彼时的网岭镇已浸在暮色里,远山如黛,村落间的炊烟渐渐消散。派出所警官老周捏着还带着余温的听筒,直觉这通匿名举报绝非恶作剧——举报人能精准说出时间和地点,要么是知情者,要么就是局内人。他当即拍板:“通知所有在岗民警,联系村组干部,带上装备,连夜摸排!”

罗家坪村周边的山地绵延数十里,植被茂密,许多地方连像样的路都没有。手电筒的光柱在黑夜里劈开一道道裂缝,蚊虫顺着汗味往人脖子里钻,脚下的落叶腐枝踩上去发出“咯吱”的声响。民警和村干部分成六个小组,以举报信息里的大致范围为中心,展开地毯式搜索。山风卷着松涛掠过耳畔,偶尔传来的夜鸟啼叫,让这片寂静的山林更添几分诡异。

四个多小时后,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一组民警在深山坳里发现了异常——地面有新鲜的浮土,几处被树枝伪装的土堆下,赫然露出直径约半米的洞口。洞口边缘散落着矿泉水瓶和饼干袋,潮湿的泥土里还印着凌乱的脚印。“就是这儿!”带队民警压低声音,同时迅速向上级汇报。

文物专家协助办案

阳光爬上山顶时,株洲市公安局的刑侦技术人员已抵达现场。经勘查,中心现场共有三个盗洞,最深的达八九米,洞壁被简易梯子撑着,往下望去黑不见底。文物部门的专家赶来后,仅凭从盗洞带出的残片便给出结论:“这是西汉时期的古墓葬,从形制看,极有可能是贵族墓。”更让专家揪心的是,盗洞已触及墓室封土,若再晚一步,墓中文物恐怕就要遭遇灭顶之灾。

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和公安部刑侦局有关负责人专程赴攸县查看案发现场

“案发现场太隐蔽了,我们走访时,连住隔壁山坳的村民都不知道这儿有古墓。”参与办案的民警小李后来回忆,盗墓者选的位置堪称“刁钻”——既避开了村民的日常活动范围,又能通过山间小路快速撤离。可也正因如此,现场没有目击证人,没有监控录像,甚至连有价值的指纹都少得可怜。打击文物犯罪本就比普通刑事案件更棘手,这下更是陷入了僵局。

转机出现在专案组的一次案情分析会上。“举报人能把时间地点说得这么准,绝不是偶然。”专案组长王警官敲了敲黑板,“他要么在现场,要么就是这个盗墓团伙的人。”这个判断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侦查的突破口。警方立即调取了举报电话的通话记录,顺着信号轨迹溯源,最终锁定了两个关键人物——广西籍男子王某键,以及土生土长的攸县人龙某辉。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横跨湖南、湖北、河南、广西、江西、山东六省的流窜盗墓团伙逐渐浮出水面。这个团伙不像传统犯罪集团那样等级森严,反而更像一个松散的“临时合作社”,成员大多通过网络相识,作案时临时集结,得手后就地解散。而王某键和龙某辉,正是这个团伙在攸县片区的“搭档”。

2016年11月25日,攸县县城的一家小旅馆里,龙某辉刚带着一身尘土推门而入,就被埋伏在此的民警摁倒在地。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挣扎间,口袋里掉出一把锈迹斑斑的洛阳铲——这是他刚从另一处古墓遗址“试水”带回的工具。审讯室的灯光下,龙某辉起初还百般抵赖,直到民警拿出他与其他嫌疑人的聊天记录,他才松了口,一开口就骂起了王某键:“那广西仔,我第一眼就看他不爽。”

龙某辉的供述,揭开了匿名举报背后的荒唐真相。原来,王某键常年在各地流窜,靠“倒斗”混饭吃,来到攸县后,深知“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特意找到熟悉本地地形的龙某辉合作。可两人第一次见面就闹了不愉快——龙某辉觉得王某键说话“装腔作势”,不像干实事的;王某键则嫌弃龙某辉索要的“地盘费”太高,双方心里都憋着气。

在罗家坪村的山里准备盗墓时,矛盾彻底爆发。龙某辉故意以“地形复杂”为由,让王某键带人先清理周边的灌木,自己却带着心腹在一旁抽烟休息;轮到分配工具时,又把最旧的洛阳铲和破水泵塞给王某键的人。被反复刁难的王某键怒火中烧,可又不敢和地头蛇硬拼,索性一怒之下拨通了举报电话,想让龙某辉“吃牢饭”,自己则连夜离开了攸县,另寻发财之路。

犯罪嫌疑人指认作案现场

龙某辉的落网,让专案组掌握了团伙的核心脉络。根据他交代的线索,民警马不停蹄赶赴江西萍乡,在一处废品站里将正等着销赃的单某忠等4人抓获。当时这伙人刚从攸县洞井村的古墓回来,身上还沾着古墓里的青膏泥,房间角落里堆着几件刚盗出的陶俑残片。

11月27日,另一路民警在江西吉安安福县的一个出租屋里,将马某龙、张某生等8人一网打尽。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伙人正在屋里研究一本翻得卷边的《盗墓笔记》,地上还画着模仿小说里的“寻龙点穴”图。“我们按书里说的,找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可挖了半天全是石头。”马某龙耷拉着脑袋说。

此时,逃往怀化沅陵的王某键,正带着新组建的“队伍”在沅水边上的一座小岛上忙得热火朝天。被龙某辉排挤后,他在一个名为“民间考古队”的微信群里吆喝了一声,很快就集结了8个人——有自称“探头”的江西人,专门负责打听哪里有古墓线索;有当过建筑工人的河南人,被奉为“兵工”,负责挖掘和打洞;还有一个山东的“老板”,包揽了所有人的衣食住行和工具费用,条件是事后要分走三成赃物。

“老板”给他们配备了洛阳铲、潜水泵,甚至还有从网上买的“考古探测仪”。王某键照着《盗墓笔记》里的描述,带着人在岛上挖了20多天,硬生生挖了五个大坑,却连古墓的影子都没见到。更狼狈的是,一天清晨,附近村民上山砍柴,发现了这群形迹可疑的人,大喊一声“抓贼”,村里的狗也跟着狂吠起来。王某键等人吓得魂飞魄散,扔下工具就往江边跑,不少人还被树枝刮伤了腿。

专案组循着王某键的行踪,在沅陵县城的出租屋里布控了10多天。2016年12月6日凌晨,当王某键等人正在屋里清点从别处盗来的几件青铜器时,民警踹开房门,将这伙人全部抓获。面对民警,王某键长叹一声:“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跟龙某辉置气。”

收缴的作案工具

至此,这个由五股势力组成的跨区域盗墓团伙被彻底摧毁。经审讯,民警惊讶地发现,这个涉及34人的犯罪团伙,大部分成员此前素未谋面,全靠QQ群、微信群联系。“民间考古队”这样的微信群,在他们圈子里并不少见,群里的人各司其职:“探头”负责搜集各地的考古新闻、地方志,从中寻找古墓线索;“兵工”分享挖掘技巧,甚至会直播“实战”过程;“老板”则发布“招募令”,敲定作案时间和地点。

“这些人根本没有什么专业技术,全是从小说和电视剧里学来的。”王警官介绍,团伙成员大多是无业人员,因为手头缺钱才铤而走险。他们以为盗墓是“一夜暴富”的捷径,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文物造成了毁灭性破坏。有一次,他们为了快速挖通盗洞,用炸药炸开墓道,直接震碎了墓里的多件陶器,这些文物一旦损坏,就再也无法复原。

在追缴回来的9件文物中,有一件西汉时期的青铜鼎尤为珍贵。文物专家说,这件青铜鼎造型精美,上面的纹饰清晰可见,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丧葬制度和青铜铸造工艺,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如果这些文物流入黑市,很可能会被走私到国外,再也回不来了。”

2017年年初,“9·26”系列盗掘古墓葬案尘埃落定。3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依法刑事拘留,7起正在策划的盗墓案件被成功制止。网岭镇罗家坪村的那处西汉古墓,经过文物部门的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多件珍贵文物,如今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了专门的看护人员。

夕阳下,曾经的盗洞已被回填,长出了新的青草。附近的村民时常会来这里散步,看着立在路边的文物保护标识,感慨地说:“没想到咱这山里藏着这么贵重的东西,多亏了警察同志,不然老祖宗的宝贝就没了。”

而那些曾经幻想着靠“倒斗”发大财的盗墓贼,最终只能在铁窗内忏悔。他们或许不会明白,那些被他们视为“发财工具”的文物,承载的是一段历史,一份文明,这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价值。正如王警官在案件总结会上说的:“古墓不是‘提款机’,文物也不是‘商品’,任何试图触碰底线的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