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传统油田如何兼顾高效供给与绿色转型?中国东北的大地上,辽河油田用一系列扎实的技术实践给出了答案——从井下大功率电加热设备的稳定运行,到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验的持续推进,这家深耕能源领域多年的油田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重塑传统能源供给的新图景。
01 技术突破:让"难采资源"变"可用资源"
在辽河油田的井场中,井下大功率电加热技术的应用正带来直观改变:高3块油藏的井底注汽干度提升50%以上,过去因蒸汽热量不足难以开采的稠油层,如今正被逐步激活。这项技术连同其他20项重点培育技术,共同构成了辽河油田提升能源供给能力的核心支撑。
今年,辽河油田系统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将21项技术作为重点攻关方向,其中9项被列为当前攻坚重点。深层SAGD技术正是典型代表——通过在冷41块、高3块开展试验,结合井下大功率电加热、伴生气回注等工艺,原本受限于埋深的稠油资源开发边界正被打破:SAGD技术的实施深度有望从1000米左右拓展至1400米,更多深层稠油资源将被纳入可采范围。与此同时,CCUS技术在潜山、砂岩、致密油等多种油藏,以及稠油、稀油等不同油品中同步开展试验,仅今年上半年,注碳规模已超过往年全年总量,为地下"储碳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布局逻辑:从"单点突破"到"梯次推进"
辽河油田的技术创新并非盲目铺摊子,而是遵循"建设—攻关—储备"的清晰路径。成熟技术加速推广(如井下大功率电加热)、潜力技术集中攻关(如深层SAGD)、前沿技术前瞻储备(如中深层低品位地热开发),这种梯次布局既保证了当下生产效率的提升,又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为推动技术高效落地,辽河油田持续保持3%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并通过机制创新激活创新动能:一方面组建"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团队加速技术转化,另一方面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形成"企业出题、多方解题"的创新模式。所有技术研发始终围绕"高效供给"核心——无论是降低稠油开采能耗的CCUS技术,还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SAGD升级,最终目标都是让每一滴原油的开采更绿色、更经济。
03 未来图景:老油田的"双千万吨"新使命
随着技术布局的推进,辽河油田的发展目标愈发清晰:力争实现"原油重返千万吨"和"非油综合当量千万吨"的双战略目标。这不仅意味着传统油气产量的稳定,更标志着新能源、碳产业等新兴业务的崛起——地下储碳库的商业化探索、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正为油田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在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双重挑战下,辽河油田的实践提供了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的可行样本:通过优化科研布局、强化技术攻关,老油田既能保障能源供给的"压舱石"作用,又能在绿色转型中开辟新赛道。从地下千米的稠油层到覆盖全链条的技术创新,辽河油田的故事,正书写着传统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