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了很多明朝历史人物,发现遗漏了一个。这人,便是陈洪范。
关于他的历史风评很有意思。有人说他是“武将中的海瑞再世”,有人说他是“大明版的活秦桧”。

这个辽东汉人出身的武将,自幼酷爱兵法,常把“报国自矢”四个字当作座右铭,刻进自己的骨子里。他一次登上史书,是万历十九年。这一年,大明搞了一次“大计”(地方官考察)。
本来,明朝的“京察”和“大计”就是走过场。可能这一次“大计”时,时任贵州都司掌印的陈洪范没有运作到位,稀里糊涂被革职遣返回原籍“广宁中屯卫”。
可这家伙命好。人是正月被开除的,次年四年,日本发动了“第一次朝鲜战争”。陈洪范自告奋勇,加入了明朝往返前线运粮食的海运队。
由于表现出色,就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命他去开原庆云堡担任一个游击将军。这一当,结果当住了,整整二十二年原地不动。
在帝国官场,千万别瞧不起这些原地不动的官员,没有人脉背景,还当不出事儿,就已经是拼尽全力的在努力。
22年未曾提拔一次的陈洪范,很快被人盯上了。万历四十一年,山东巡按翟凤翀巡抚辽东,赶上北蒙内喀尔喀部骚扰明朝边境。
翟凤翀敦促陈洪范主动出击,扬我大明国威,陈洪范很不乐意“我都二十年未曾提拔,能守住一堡之地,已经算是不负国恩。你还让我去送死,坚决不去”。
翟凤翀见他这副德行,很是恼火,一封奏疏把他给弹劾了。疏中,翟凤翀对陈洪范那叫一顿痛批,直言不讳说陈洪范是“恇怯无能”之辈。
这封奏报让陈洪范官降两级,由游击变成守备,但仍然主持游击工作。

陈洪范的“无能”还是值得理解的。暂不说提不提拔这回事儿。辽东刚刚被“高淮乱辽”给霍霍的不轻,松锦两地接连出现明兵哗变,就这样的士气,陈洪范拿什么去给翟凤翀“扬一下大明国威”。
巡按翟凤翀不喜欢他,但蓟辽总督薛三才跟他很对脾气。一路向朝廷保举,从守备位置上把他提到了海州参将,后来当上甘州西路副总兵。
从此,陈洪范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犹如战神附体。与甘肃总兵徐永寿,副总兵官惟贤在松山、河套等地连续两次干趴了蒙古。
崇祯登基后,按照新皇惯例,提拔了一批武将,陈洪范出现在人事任免名单,调去南京当右军都督府佥书。
陈洪范接到委任状后,差点感动坏了,山呼“吾皇英明,万岁万万岁”。不过,现实很快打脸。崇祯三年,己巳之变爆发。陈洪范为报皇恩,立刻提兵北上勤王。
刚走出南京,朝廷的诏书先一步到达——陈洪范折返回南京,原地待命。崇祯拒绝陈洪范的好意,可不是出于一片好意。此时,崇祯早就想好了要对袁崇焕下手,对“辽东派”猜忌很重。
等袁崇焕的问题查清后,陈洪范不在“袁系”当中,崇祯就放心了,对非“袁系”的辽东将领不遗余力的封赏,陈洪范先加“太子少保”衔,后升昌平总兵。
陈洪范真正走向巅峰是与毛文龙旧部孔有德的“登州之战”。二人从崇祯四年十二月,一直打到崇祯六年十二月,两年交手不下五次,陈洪范几乎保持了“五战五胜”的惊人战绩,与高起潜、吴襄一起把孔有德从登州赶走,并将手下猛将陈有时给击毙。
在崇祯中后期,大明辽东无人可用的前提下,陈洪范已经是辽东一流的名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遭人骂呢?
这个人跟毛文龙有些相似,是辽东“本土特产”的人精。
等平定孔有德的“登州之乱”后,陈洪范就意识到,昌平这块根据地不安全了,弄不好后金很快就会打过来。
于是,他就想了各种理由要离开昌平。崇祯死活不同意。想啥呢?提拔你就是为了关键时候让你当炮灰的。
陈洪范都快被急哭了,再不离开昌平,这条老命就交代在这了。急中生智,让他想出了一个绝妙主意,他上疏崇祯,要去海上经营,训练水师,配合明军陆军主力反攻皇太极。崇祯一听,很合理,就给批了——陈洪范改任登州总兵。
拿到委任状后,陈洪范一刻不敢耽搁,家当都不要了,就往登州赶。刚离开昌平一个月,皇太极果然杀来,昌平沦陷。
自从去了登州后,陈洪范就开启了“混吃等死”的模式。可是,他不混吃等死也没办法。当时的明军还谈什么战斗力。
但皇宫里还有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疯子皇帝,一直混吃等死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就学起了辽东将领的必备技能——靠编“大捷”活着。
整整编了五年“捷报”,陈洪范终于等来了离开辽东的机会,调回关内,与左良玉一起给熊文灿当下手,平定流民叛乱。
张献忠第一次被打得投降时,就是花重金买通了陈洪范给说情。拿人钱财,与人消灾。陈洪范就编了一个故事,说万历三十六年时,张献忠曾在自己手下当过兵。这个青年不坏,就是想要条活路,希望各路大佬放他一马。
后来,有人一查,张献忠是万历三十四年出生。按照陈洪范编的这个故事,张献忠两岁时就给陈洪范当兵了。
由于招安挺顺利,朝廷就没给他较真。可是,张献忠这小子不厚道,来年就复反了。
反了也就反了吧。他还把招安时,行贿大明官吏的名单给公布了,陈洪范大名在列。陈洪范就借着这事,主动辞官退休了。
当李自成打进京师,江北四镇之一的黄得功邀请陈洪范一起北上勤王,陈洪范坚决不去。
别人可以不去,你陈洪范可是崇祯一手提起来的。如果没有崇祯,他这一辈子顶天就是一个游击参将。

不去就不去吧。这家伙还干了一件极其无耻的事。——诈骗爱国富豪。
嘉兴有一个爱国地主,叫吴祖锡。见天下将亡,准备把毕生积蓄4万两白银捐了出去抗清。陈洪范听说后,主动联系吴祖锡,称自己在读三国演义时,跟姜维学了一计,定会给后金沉重一击。
吴祖锡一时脑热,就把4万两家产全盘托出,等着看陈洪范给后金暴击时,陈洪范改名叫“陈鉏”,卷钱跑了。
镇臣陈洪范随王师下江南,与有旧,自言其降出於不得已,而以奇策告祖锡,立出遗产四万金畀之。已而薙发令下,遽委之去,改名鉏,字稽田——清史稿·卷五百
最后,陈洪范跑去了杭州,说服了潞王朱常淓降清。带着家财万贯和潞王一路北上,进了清军大帐。
就是这样一个缺德到冒黑烟的人。次年,在京师寿终正寝,安详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