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前些日子,战友小赵满心期待的爱情又一次画上了句点。
他年后从相亲结识的女朋友,在交往不到半年后,向他提出了分手。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刚尝到恋爱甜蜜的小赵,瞬间又回归到 “单身狗” 的状态。
文|剑客山川
图|大唐
编辑|剑客乐山
失恋后的小赵萎靡不振,战友们都劝他:“这个不合适再找就是了。现在军人待遇提高了,你各方面条件也不差,还能找不到对象?”
当即有人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也有人出主意让他休假回去相亲。
可小赵却苦笑着摇头:“今年的假期,正月为了相亲休了一半,上个月为了给前女友过生日,剩下的一半也休完了。想要休假,只能等明年了。”
对已经没有假期的军人而言,谈成女朋友确实不易。
总不能告诉介绍的女方“今年只能手机联系,明年才能见面”——估计话音未落,对方就会婉拒。
小赵感叹:“眼瞅着就三十岁了,又失恋了,这可咋整……”
社会上的大龄男青年本就婚恋不易,何况小赵还是军人。
虽说能用手机联系,但部队纪律严格,他的手机并非随时带在身上。见面难、联系不及时,对他而言无疑是双重打击。
如果不是即将面临走留,小赵这对象也能慢慢找,可小赵明年二级上士服役期满,若是不能顺利晋升一级上士,就要退役。
若是退役,小赵肯定是要选择由政府安排工作,可安置时,未婚就只能回原籍安置,若是已婚,还能增加一个随配偶安置的选项。
要知道,安置地区不同,安置质量,以及生活配套、发展前景等方面也都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因素都将对小赵未来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实,虽然现在军人待遇提高了,但部队里像小赵这样的大龄单身军人仍然不在少数。
他们并非不想脱单,而是被现实因素困住:
军士日常管理严格,不能随意出入营区,手机使用也受限制,本就艰难的恋爱路更添阻碍。
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单身未婚或许只是个人生活状态的一种选择,不会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影响。
然而,对于军人这个特殊群体来说,结婚与否,却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大龄单身军人,婚姻状况的差异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
除了安置地方面的问题外,大龄单身军人相比已婚战友,至少还面临两大劣势:
一是福利待遇的差距。
近年来,军人的待遇水平稳步提升,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仔细研究军队现行的福利体系不难发现,许多极具吸引力的优厚待遇,都与婚姻状况紧密相连。
已婚军人每月可领 1000 元分居费、500 元配偶荣誉金,未婚者无。
已婚军人每年还可以为配偶、子女申请探亲路费,对于那些家庭住址与部队相距较远的军人来说,一年下来,这又是一笔颇为可观的收入。
取暖费、子女保教费等福利,也仅对已婚军人开放。
军中流传的 “早结婚早受益”,实则是现实的写照。
二是工作安排的被动。
在工作安排方面,大龄单身军人乃至所有单身军人,都面临着一定的劣势。在不少单位,“未婚优先”仿佛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每当遇到紧急任务、艰苦岗位,或是需要长期出差的工作时,领导们往往会将单身军人视为首选。
在他们看来,单身军人没有家庭的牵绊,时间和精力更为充裕,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相比之下,已婚军人由于家庭原因,更容易得到领导的理解和照顾。
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反正没事干,闲着也是闲着”的标签,无形之中给单身军人增添了不少额外的工作负担。
大龄单身军人的婚恋困境,不仅消耗着他们的精力,更因年龄增长在婚恋市场逐渐失去竞争力。
有战友感叹:“要是能有个大龄青年假就好了。”
像小赵这样的情况,若有专项假期,即便探亲假用完,也能靠“大龄青年假”创造见面机会,避免因无法相见而错失缘分。
事实上,过去部分部队曾尝试设置类似假期——如新疆军区曾为大龄官兵在高原边防探亲假基础上增加5天“相亲假”,这便是“大龄青年假”的雏形。
但也只是在新疆,其他地区没有听说过这个假期。
而且随着军队休假制度的规范化,此类非全军统一的假期已逐渐淡出。
根据2023年1月1日施行的《军人休假工作暂行规定》,现行假期包括婚假、年休假、探亲假等,尚未明确“大龄青年假”的相关条款。
当军徽在帽檐下闪耀,大龄军人的婚恋困境恰似边关的风雪,虽冷冽却不应被忽视。
大龄单身军人的婚恋需求,既是个人生活的现实考量,也是军队凝聚力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他们用热血守护家国,也渴望在万家灯火中有一盏属于自己的温暖。
或许,在制度层面探索更灵活的假期设计,为大龄军人创造更多婚恋机会,不仅是对个体幸福的关怀,更是对军人奉献的一种温柔回应。
毕竟,当他们能安心构筑小家,方能更无后顾之忧地守护大家。
或许,当绿军装里的心跳能与万家灯火同频,当“大龄”的焦虑被假期的暖意消融,他们守护家国的背影,才会更坚实、更从容——
这不仅是对个体幸福的托举,更是对钢铁长城最柔软的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