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美国在俄乌谈判里早就“站好队”,没想到白宫 24 日突然发力回怼外界,这一下直接点燃了火药桶。
当天,针对外界质疑特朗普推进俄乌停火时 “偏向俄罗斯”,白宫公开回应,说这种说法就是完全没根据的瞎猜。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特意强调,美国始终和俄乌双方保持着对等沟通,还透露出,美乌之间关于和平协议的谈判,已经推进到只剩少量分歧,特朗普本人也觉得能尽快敲定停火方案。
看得出来,白宫是真不想背这个锅。

可这事能闹得这么大,核心还是那份刚曝光的和平计划,争议实在太大了。
11月20日,这份包含28项内容的计划被曝光后,直接在欧洲政坛炸开了锅。
里面最让人敏感的内容有三块。乌克兰得在领土问题上做出实际让步;对俄罗斯已经控制的部分区域,默认其现在的“实际状态”;乌克兰还要在宪法层面明确不会加入北约,同时军力规模也会被严格限制。
作为交换,美国提出可以动用一部分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支持乌克兰重建,还会给俄罗斯提供一个分阶段解除制裁的方案。
这方案一亮相,马上被乌克兰国内骂成“投降文本”。欧洲那边也皱紧眉头,担心方案太偏向某方。德国总理甚至直接点名,既不满方案里 “使用欧盟境内冻结的俄罗斯资产” 这部分,也不认可欧洲还要另外掏 1000 亿美元的要求。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次美国没硬扛,而是很快开始调整。
11月23日,美乌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会谈,原本28条的草案直接精简到19条,把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领土归属、安全保证这些核心议题全剥离了出来,留给两国领导人最后敲定。和原版比起来,这份新计划的利益冲突明显淡了不少。
会后,两方都表现出罕见的一致乐观。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这是“目前最顺利的一次技术会谈”。乌克兰代表也表示新版至少“值得进一步讨论”,但仍提到有些措辞他们不能完全接受。
也正因为这次会谈有了进展,白宫才会在24日态度这么强硬,想证明美国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只是在用务实的方式推动停火。
可在我看来,争议的根源其实不在草案本身。
有批评者指出,特朗普政府和俄方的沟通实在有点密集。5 月的一通电话、8 月的一次会面,再加上外界不断爆出的消息,让乌克兰和欧洲难免担心。
美国会不会为了在自己任期内实现“快速止战”,把乌克兰的核心利益压低处理,甚至绕开欧洲盟友直接和俄方做交易。这种担心也不是没道理,毕竟今年以来,美国在不少场合都弱化了欧洲在俄乌问题上的话语权。
更别提,美国国内在这件事上也分成好几派。一些议员担心,如果美国为了换停火让步太多,会削弱自身的长远影响力,让盟友觉得“规则随时可以改”。久而久之,反而砸了自己的招牌。

所以,真正让争议不断升级的,从来不是一句“偏向谁”,而是美国试图把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但没有一方愿意当被牺牲的那一个。
再回到白宫这次的反击,它想传递的信号很明确。
美国不想再被贴上“偏向某一方”的标签,也不想被外界带着节奏质疑自己的动机。
可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不管方案怎么改,美国推动停火的方式,必然会触碰各方的底线。尤其是当特朗普想快速结束冲突,为和平奖奋斗的时候,所有敏感点都会被各方无限放大。
这场风波真正暴露的,是一个并不好看的现实。
只要停火是由美国来推进,它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被理解成一次利益交换。
谁让它是唯一能同时给乌克兰提供武器、又能给俄罗斯解除制裁条件的国家呢?
而这,可能才是美方最难甩掉的阴影。
参考报道来源
[1]联合日报:特朗普在俄乌谈判偏俄?白宫:无稽之谈
[2]路透社:Draft of US-backed peace proposal for Ukraine
[3]光明网:德国总理称美方28点新计划财政部分“不可接受”
[4]红星新闻:俄乌冲突28点和平计划“瘦身”成19点,被删条款未来或以单独文件形式另行谈判
[5]人民日报:美国务卿称美乌日内瓦会谈“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