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97年与美谈判,美方说:中国肉在美国狗都不吃,龙永图回应绝了

1997年,我国入世谈判进入到关键阶段,当以龙永图为代表的谈判团为入世而积极奋战之时,谁成想,中美谈判桌上却发生了一场风

1997年,我国入世谈判进入到关键阶段,当以龙永图为代表的谈判团为入世而积极奋战之时,谁成想,中美谈判桌上却发生了一场风波。

在某次与美谈判过程中,美方的一位代表出言不逊,当着龙永图的面说道:“中国肉在美国,狗都不吃!”

面对美国代表的无礼之举,我国代表团的成员们都很生气,他们齐刷刷地将目光看向龙永图,期待着他能代表中国做出有力回击。

那么,美方代表为何会蓄意刁难?龙永图到底是如何回击的呢?所有的这一切还都要从中国申请入世说起。

入世之路

钱嘉东

1986年7月10日,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向关贸总协定递交复关申请,由此开启了漫漫复关、入世(WTO)谈判之路,那么,为什么我们非要走这条路呢?

首先,中国需要WTO。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改革开放春雷乍响时,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仅206亿美元,相当于全球贸易量的0.8%,这对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双轨制运行,使国内企业既缺乏国际竞争力,又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

与此同时,世界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全球冷战的结束,在经济与科技方面的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在这种情势下,为了寻求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亦或是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市场经济这条道路。

作为一种开放经济,市场经济拥有着其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正因为如此它也成为了我国国内市场改革的必然选择,这也正是我们要拼尽全力争取入世的根本原因。

加入WTO,不仅意味着我国可以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分工体系并共享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红利,更标志着我国在国际经贸治理层面可以实现角色跃升,从而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进一步巩固战略主动地位。

再者,WTO也需要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以占世界近20%的人口、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和连续多年超30%的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填补了多边贸易体系的代表性缺口,使WTO真正成为普惠性全球机制。

随着我国在世界各个领域上的大展光彩,没有我们的加入,WTO将有失完整,不能真正体现其世界性,而入世后,我国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最诱人的大市场。

因此上,加入WTO,既是中国的选择,也是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但我们的入世之路却绝非坦途,由于谈判逐步被“政治化”及其本身的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和敏感性,导致了我国的入世谈判异常的艰难。

1994年底,因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成员漫天要价,无理阻挠,导致我国复关未果,但是暂时的挫折并没有打退我们进取的决心,反倒是让我国谈判团队获得战略调整的契机。

1995年1月,伴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曾经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彻底成为历史,我国把握时机,第一时间提出入世申请,而围绕入世与其他成员国所进行的双边谈判正式拉开了序幕。

1997年5月,我国与匈牙利最先达成协议,接下来最难打的硬仗便是中美谈判,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以大局为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制定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谈判方针和策略。

那么,面对胡搅蛮缠的美方谈判代表,谁能担此重任呢?党中央将目光落在了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中国代表团团长龙永图的身上。

首席谈判

1945年,龙永图出生在湖南长沙,少年时期跟随父母举家迁往贵州省,正因为如此,他经常说自己有两个故乡,一个是湖南,一个是贵州。

虽然自幼家境贫寒,但龙永图始终坚持学习,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永远努力,发奋图强。

星光不负赶路人,1961年,16岁的龙永图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贵州大学外语系,主攻他最为热爱的英美文学专业。

在贵州大学优良学风的熏陶之下,经过四年研学苦读,龙永图顺利毕业,学就一身本领的他正式踏入社会职场。

由于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缺乏现代经济管理经验和技术的情况下,掌握外语成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外语人才在当时显得尤为重要,而龙永图恰好就是这方面的人才。

1965年7月,龙永图被分配到北京外经贸委工作,虽然这与他所学的英美文学专业并不对口,但是能利用自己在外语方面的优势为祖国发展过贡献,这对于他来说正是求之不得。

从踏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雄心壮志的龙永图便充分发挥自己在外语方面的能力,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逐步从一名职场小白晋升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为了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党中央决定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指示下,中国向西方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龙永图便是其中之一。

怀揣建设祖国的梦想,龙永图离开家乡,远渡重洋,来到了英国,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海外求学之旅。

在伦敦经济学院,龙永图刻苦攻读国际经济学专业,因为使命在身,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如饥似渴地学习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发展研究等各类经济知识,只为可以早日学成归来,实现报效祖国的宏愿。

从1978年开始,龙永图先后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技术交流中心工作,这一干便是七年。

对龙永图来说,七年的海外工作是刻骨铭心的,在联合国这个国际政治舞台上,他感受到了什么是强权政治,什么叫用实力说话,而这也更加激励他要发奋图强,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直到1992年,在海外工作多年的龙永图被紧急召唤回国,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从这一年起,我国申请复关和入世之路进行到了到第三阶段,即将开启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和围绕起草中国入世法律文件的多边谈判,急需要能力与经验兼备的谈判人才。

回国后的龙永图直接进入到外经贸部工作,并被任命为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1994年4月,他以外经贸部部长助理的身份开始主持复关和入世谈判工作。

由于表现出色,1997年2月,龙永图被正式晋升为副部长级的首席谈判代表,代表中国肩负起入世谈判的重任。

捍卫国尊

作为国家首席谈判代表,谈判桌上的龙永图永远是镇定从容且稳重大方的,既坚持原则又灵活掌握,在利益交织的谈判对决中展现着独特的博弈艺术。

在谈判节奏把控上,龙永图如同指挥交响乐团的魔术师——时而以沉默压强制造心理压迫,时而用数据瀑布瓦解对方防线,在面对谈判对手的蓄意挑衅时,他也总能机制应对,用敏捷的思维与睿智的对答牢牢地捍卫国家尊严。

1997年,在一次对美谈判中,美方代表借口食品安全议题向我国发难,抛出一句极具侮辱性的诘问:“据我们检测,中国肉类制品连美国的狗都不愿意吃!”

如此不礼貌的话语震惊了会场内的所有人,会议室内空气骤然凝固,翻译员的指尖也开始微微发颤……

时任首席谈判代表的龙永图扶了扶眼镜,眼底闪现一抹锐利的锋芒,但随即便恢复了平静,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叠置于谈判桌前,用牛津腔英语清晰回应:“感谢阁下提供如此生动的比喻——这恰好提醒我们,贵国超市货架上30%的宠物食品原料正来自中国供应商。”

龙永图说完,故意停顿了一下,趁着美方代表还尚未反应过来之时,他示意助手展开海关数据报表,继续以平静而笃定的语调反击:“若按您的逻辑,是否意味着美国宠物比主人更懂‘全球化供应链’的选择智慧?”

话音未落,美方团队中已有参会者低头掩笑,而刚才那位口出狂言的美方代表也瞬间哑口无言。

龙永图顺势将议题转向国际食品标准互认机制,以一组世卫组织认证数据反客为主:“与其讨论犬类的口味偏好,不如共同完善让人类餐桌更安全的检测体系——毕竟中国消费者每年消化200万吨美国牛肉时,从未用‘适口性’替代科学评判。”

这场虚实交织的交锋背后,折射出中国谈判代表“以柔化刚”的破局艺术:首先是借力打力,将侮辱性比喻转化为供应链优势的实证;紧接着是错维反击,用美方宠物食品依赖中国原料的事实,瓦解话语霸权;最后议题升华:从情绪对抗跳转到标准建设的务实层面。

龙永图事后在回忆录中提及:“谈判桌上的尊严,不在于声量高低,而在于能否把对手的拳头变成推你上擂台的台阶。”这种将文化羞辱转化为谈判筹码的智慧,正是中国从规则接受者走向规则塑造者的关键转折。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作出决定,接纳中国加入WTO,它意味着历经15年的奋争与期待,中国终于昂首跨入WTO大门!

回首来时路,龙永图把中国人世历经的15年漫长历程称为“长征似的旅行”,之所以会谈那么久,他坦率地说道:“如果我们什么都答应,谈判早就结束了!”

是啊,15年即使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坚持,其背后是以龙永图为代表的谈判人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事实证明,中国“入世”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们迅速超越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2015年,我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正是因为龙永图等人曾经的努力,促使中国成功加入WTO,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员,而全球化的中国,在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

永新县人民政府:《推开世贸之门的龙永图》

澎湃新闻:《龙永图:全球化的中国,未来值得期待》

北方网:《从黑发谈到白发--记中方首席代表龙永图》

中国政府网:《让历史铭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