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画面曝光!福建舰甲板上,歼-35隐形战机被电磁弹射器瞬间推入云霄——这一刻,中国成了全球首个实现五代机电磁弹射的国家。”这两天,这段视频点燃了国内外军事圈。更让外媒震惊的是,美国拥有F-35C和福特号航母整整十年,却至今没完成同类测试。有网友调侃:“原来‘摸着鹰酱过河’摸到最后,我们直接游到对岸了!”
福建舰的“电磁三连弹”,到底多厉害?
9月22日,官方正式宣布:歼-35隐形战机、歼-15T重型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已在福建舰上完成电磁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中国航母终于“解锁”了体系作战能力。过去辽宁舰、山东舰只能用滑跃起飞,预警机只能靠直升机,作战半径受限;而现在,电磁弹射能让空警-600这类“大家伙”满载起飞,歼-35能隐身突击,歼-15T能挂满弹药当“炸弹卡车”。“以前是‘小艇出海’,现在是‘舰队出击’。”
其次,福建舰创造了三个“人类首次”:首次在航母上电磁弹射五代机歼-35;首次电磁弹射重型双发舰载机歼-15T;中国首次实现弹射型航母舰载机起降。
尤其歼-35的弹射成功,让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隐形舰载机电磁弹射的国家。美媒《战区》酸溜溜地承认:“这项纪录原本该属于美国,但现在被中国夺走了。”
美国为何“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其实在20年前,美国才是航母技术的“天花板”。2005年,美国开工建造福特号航母,号称要用电磁弹射、电力拦阻等黑科技“领先50年”。同年,中国刚把瓦良格号拖回大连改造,歼-35还停留在图纸阶段。
但问题出在美国海军的“各自为战”:福特号建造时,F-35C还没成熟。为了赶进度,美军直接决定:“先按老标准服役,F-35以后再说!”
结果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根本没针对F-35优化;F-35C自身毛病一堆,比如尾钩勾不住阻拦索、发动机适配问题;部署位置还特别尴尬,福特号被放在东海岸,而F-35C全配给了西太平洋部队。
反观中国,福建舰从设计之初就瞄准了歼-35和电磁弹射,系统直接“量身定制”。这种“一步到位”的思路,让中国实现了弯道超车。
电磁弹射为何是“战力倍增器”?
电磁弹射和传统的滑跃起飞、蒸汽弹射相比,有三大优势:不挑飞机,小到无人机,大到预警机,都能弹射;效率翻倍,舰载机能“满油满弹”出击,歼-35隐身性能全开,空警-600续航时间更长;未来强大的电力系统为激光武器、无人机群留足了空间。
从瓦良格到福建舰:中国航母的“逆袭密码”。
回顾中国航母之路,像极了一场加速跑:辽宁舰2012年服役,解决“有无”问题,学会航母基础操作;山东舰2019年服役,自主建造,优化设计;福建舰2024年海试,电磁弹射+隐形战机,直接对标最先进技术。
更难得的是,中国航母每一步都踩得稳:辽宁舰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山东舰摸索作战流程,福建舰直接突破关键技术。网友感慨:“20年前看瓦良格锈迹斑斑,如今福建舰甲板银鹰起飞,这逆袭剧本谁敢信?”
福建舰的突破,背后是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型。正如国防部发言人所说,航母建设是为了维护主权和安全,绝非针对他国。当歼-35从电磁弹射器上呼啸而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技术成就,更是一个和平大国走向深蓝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