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倾心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原诗/写作背景/注释及大意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
苏轼(宋)
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辘轳鸣晓瓮。
小殿垂帘碧玉钩,大宛立仗朱丝鞚。
风驭宾天云雨隔,孤臣忍泪肝肠痛。
羡君意气风生座,落笔纵横盘走汞。
上樽日日泻黄封,赐茗时时开小凤。
闭门怜我老太玄,给札看君赋云梦。
金奏不知江海眩,木瓜屡费瑶琼重。
岂惟蹇步困追攀,已觉侍史疲奔送。
春还宫柳腰支活,雨入御沟鳞甲动。
借君妙语发春容,顾我风琴不成弄。

苏轼(1037-1101)
写作背景本诗作于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二月,汴京(今开封)。苏轼时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年50岁。
元丰八年(1085年),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赵煦即位,是为哲宗。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启用司马光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出,在短暂的登州知州后,被召回京城,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

易武探春(普洱生茶)
此诗作于元祐更化初期,苏轼重返朝廷后,发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全面否定王安石变法成果,就连被证实行之有效的政策、合理的改革措施也一概推翻。目睹新旧党争暗流涌动、互相倾轧,苏轼有意作为,无意站队,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倍感格格不入和“不合时宜”。此时,恰逢同僚、知己钱穆父借苏轼《送陈睦知潭州》之韵相赠,苏轼读毕一时五味杂陈,曾处江湖(贬放)忧其君,今处庙堂忧其民,元祐更化新旧争,不合时宜志难酬,遂依原韵作本诗。
注释及大意1、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辘轳鸣晓瓮。
猊:即狻猊(音suān ní),传说中的一种狮形猛兽。蟠:盘曲、盘结。金井:宫廷金饰雕栏井。辘轳:旧时由水井汲水的工具。
本句大意:宫殿前双狮盘踞柱础,雕龙缠绕栋梁;殿门内井栏雕金,辘轳转动,汲水入瓮。

易武探春 茶汤实拍
2、小殿垂帘碧玉钩,大宛立仗朱丝鞚。
小殿:区别于“正殿”。此处应指皇宫内的小型祭殿。大宛:古代中亚国名,以产良马著称,位于帕米尔高原西麓,今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交界处的费尔干纳盆地。立仗:意为设立仪仗。鞚:音kòng,指带嚼子的马笼头。
本句大意:小殿中垂下的帘子用碧玉钩挂起;以朱红缰绳牵引的大宛骏马列立仪仗。
(未完待续)
我是青牛君,倾心打造传世茶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各位读者生活精彩,有梦成真!
参考:
1.《施注苏诗》施之元(宋),浙江大学出版社
2.《苏轼年谱》孔凡礼,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