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念不忘】
1955年秋天,台北的天气已经带上了凉意。在士林官邸里头,快七十岁的蒋介石正坐在餐桌前吃早餐。这个以前威风凛凛的大人物,现在每天的日子都挺有规律:早上一起来就看报纸,吃饭,忙公务,看文件。今天的早餐,还是他那个最信赖的老厨师用心做的,但他看起来有点走神,筷子在碗里搅来搅去,实际上没吃几口。
仆人们都发现,蒋介石最近吃饭越来越没胃口了。哪怕是他平时最爱喝的那个清炖土鸡汤,现在也勾不起他的兴趣。这可急坏了宋美龄,她一向很在意蒋介石的吃喝拉撒,所以经常跑到厨房去,催着他们赶紧想办法变变花样,做点好吃的。

说实话,蒋介石烦心的并非吃不吃得惯。从1949年底逃到台湾,一晃眼都六年了。这些年里,他在台湾重新搞起了政府,但心里头对老家的想念却越来越重。只要一个人待着,他的脑子就不由自主地回到浙江奉化的老宅子里头。
奉化,那是他魂牵梦绕的老家。1887年,他呱呱坠地于这片风景如画的故乡。14岁那年,他在这里成了家,后来还迎来了头胎儿子经国。到了1949年那个寒冷的冬天,他在奉化溪口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带着剩下的队伍去了台湾。

蒋介石从不跟人说起有多想家,但他对老家那些吃的真是心心念念。特别是那道让他老想着的黄花泥螺,螺肉小小的,跟绿豆似的,再加点珍贵的鱼籽,腌得那叫一个地道,又咸又鲜,还带着家乡独一无二的味道。他记得,奉化那边,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做这道菜,特别是过年过节,招待客人肯定得有它。
“饭里加点泥螺香”,这句奉化老话,讲的就是黄花泥螺在当地人吃饭时候的重要性。一说起这话,蒋介石心里头就闪过小时候在老家的画面:吃饭时候,妈妈总会摆上一小盘黄花泥螺,让他配着热乎乎的白米饭,一口口吃得香。
台湾海鲜也挺多,特别是澎湖的海螺,味道特别好,但蒋介石总觉得,这些都比不上他老家的味道。可能是年纪大了,这种想家的感觉就越来越浓,有时候吃饭都感觉没滋味。

【特务头疼】
蒋介石下的这道指令,很快就溜达到了保密局第七科。第七科嘛,就是专门搞定官邸那些杂七杂八事情的地方。虽然平时也是啥难事儿都碰过,但这次的任务真让他们犯了难。科里大多是些北方来的特工,这江南的“特色任务”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听都没听过的新鲜事儿。
保密局第七处能担此大任,关键在于1949年他们干的那一票大活儿。那时候,副处长侯祯祥领着队伍,在国民党要撤出南京的节骨眼上,搞了一次超牛的撤退,简直天衣无缝。
在杜月笙的人脉圈里,他们靠“陆根记”建筑行的头头陆根泉,搞到了三条平底船。这个临时拼凑的“搬家船队”,任务可不轻,得把蒋介石夫妇的家当全给运走。从南京一路到台湾,再悄悄沿着淡水河送到士林社子,整个过程严谨得很,一点马虎不得。

宋美龄心里头最感激的是,她那堆成箱的珠宝、高档旗袍、古董样式的家具,就连那些珍贵的法国皮鞋,都被安全无恙地搬到了台湾。这次行动做得太漂亮了,第七处也因此成了蒋家最倚重的办事部门。从那以后,每到圣诞节,宋美龄都会亲手写张卡片,附上精致的礼物,作为对他们的嘉奖。
现在,找黄花泥螺这个任务,可把那些老练的特务们给难住了。他们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道普通的菜,还代表着大领导对老家的深深想念。这活儿得干好,而且得做到滴水不漏。
在台湾本地,想找到正宗的黄花泥螺那是难上加难。就算你在澎湖能挖到些像样的海螺,做出来的味儿也绝不对蒋介石老爷子的胃口。再说了,大家都知道蒋介石那脾气,对老家的东西,他是打死也不肯凑合的。

保密局里头已经开了好几轮会议,琢磨着怎么搞定这个特别的任务。有人琢磨着在台湾本地试着做做看,但立马就被大家摇头否定了——要是味道不对头,惹恼了上头,那可咋整。还有人琢磨着从香港那边偷偷运进来,可转念一想,路上颠簸太多,食物质量怕是要受影响。
就在大伙儿都没办法的时候,侯祯祥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办法。身为副处长,他清楚保密局里还藏着一支特别的力量,那就是藏在各种商船上的“联络员”。这支队伍从戴笠那时候就开始培养了,他们借着民用船只打掩护,专门给官方办些特殊的采购差事。

【巧用关系,暗度玄机】
蒋介石住在台湾,那时候正好是秋天,天气挺舒服的,他老爱在士林官邸的园子里走走。太阳从树叶缝里透下来,照在小路上,也照在他身上。有时候,他会放慢脚步,瞅瞅远处的青山,眼神里带着点远方的想念——他想起了宁波老家,特别是那道特别爱吃的家乡菜“黄花泥螺”。
“奉化特产黄花小螺”,是宁波那边的一种小小螺肉,这螺肉嫩得跟豆子似的。人们会把它跟一种高级的鱼子一起腌,做成咸香扑鼻的酱料。对当地人来说,这可是道美味,吃饭时、喝粥时来点,或者直接在节日庆典上招待贵客,都特别合适。
宁波人家里头,“黄花泥螺”那可是餐桌上的常客,每顿饭来上一点,饭味儿立马就香了,那味道,真是没法比。当地还有句顺口溜这么说:“一颗泥螺配口饭”,把它的美味说得透透的。
蒋介石离开老家已经好多年了,虽然他到处奔走,但心里对老家的感情一直没变。特别是那道家乡菜的味道,成了他在外面最惦记的事儿。有一天,蒋介石特别想家,他突然说:“我想吃黄花泥螺了!”

保密局第七把手侯祯祥,是蒋介石特别看重的人。侯祯祥很懂蒋介石的性子,明白他那份想家的感情有多重。所以,他打算用些特殊办法,把能用的资源都用上,去找方法把“黄花泥螺”给送过去。
他突然有了个主意,琢磨起了保密局那些“联络人”。这些人啊,都是军统早年训练出来的秘密特工,现在藏在各种民营船运公司里头。他们的任务就是给保密局和那些大官们买各种稀罕玩意儿。
有了“交通员”们的鼎力相助,侯祯祥仅用二十多天,就把宁波奉化的特产“黄花泥螺”弄到了台湾。为了保险起见,他没急着把全部“黄花泥螺”直接送到官邸,而是先让“交通员”们买了30瓶回来,悄悄存放在第七处的仓库里。
第二天一大早,侯祯祥就赶紧把两瓶东西送到了蒋介石的面前。蒋介石尝了一口,立马眼神就亮了起来,这味道简直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家乡味道。

“这就是地道的黄花泥螺啊!”蒋介石心中感慨万分,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由衷地发出赞叹。他细细品味着这道家乡的美食,思绪仿佛飘回了宁波家中的餐桌,心里那份沉甸甸的思乡之情,在这熟悉的味道中得到了丝丝慰藉。看着侯祯祥的出色表现,蒋介石也毫不吝啬地夸奖道:“侯处长,干得漂亮!”
过了好几个月,蒋介石突然又想要个东西,他想要一把老式的德国折叠剃须刀。这种剃须刀在台湾几乎找不着了,就连上海那些老字号理发店也很难碰到。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最后还是在国外的几家代购店里找到了几把旧款的德国剃须刀。蒋介石拿着这些剃须刀,用得美滋滋的,好像又找回了以前那种风光和惬意的感觉。
蒋介石晚年的日子,其实就是由这些细碎的小事堆起来的。他心里老惦记着家乡的那种味儿,还有那些用了多年的老物件。这些需求,通常都是保密局第七处在背地里悄悄给他办妥的。对侯祯祥他们来讲,办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反倒成了他们和蒋介石之间一条特别的联系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