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王昌龄、高适、杜甫、岑参等诗人在做什么?

755年,唐玄宗的宠臣,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15万大军的安禄山起兵造反了。这让唐王朝陷入了长达10年之久

755年,唐玄宗的宠臣,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15万大军的安禄山起兵造反了。

这让唐王朝陷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战乱之中。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的诗人:王昌龄、王维、李白、高适、岑参、杜甫、颜真卿,都在干什么?

一、李白

李白,人称“诗仙”,在诗歌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在仕途上一直郁郁不得志。李白只做过一个为皇帝写诗作赋的翰林,还因为得罪高力士,被迫放弃官职。

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向李白抛来了橄榄枝。

这让李白受宠若惊,很快就去赴任了。

谁知?李白因此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

安禄山起兵造反后,唐玄宗连续处置决策失误,杀了手下大将高仙芝、封常清,又逼迫哥舒翰出关和叛军决战,导致哥舒翰惨败于叛军,兵败被俘,潼关失守。潼关是长安的最后一道关卡。潼关失守,长安被破也指日可待,所以唐玄宗丢下百姓,带着杨贵妃等人连夜逃亡蜀地。

太子李亨和杨贵妃、杨国忠有矛盾。杨国忠担任过剑南节度使。蜀地是杨国忠的大本营,李亨不敢去蜀地。李隆基等人逃到马嵬坡时,李亨策划了马嵬坡事变。愤怒的禁军哗变,杀了杨国忠,以及杨氏姐妹,又逼迫唐玄宗处死了杨贵妃。之后,李亨和李隆基就分道扬镳了。李亨担任过朔方节度使,所以他北上去了灵武(今宁夏银川市),唐玄宗继续带着众人逃往蜀地。

马嵬坡事变后,唐玄宗任命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专门负责平叛。

唐玄宗到蜀地后,任命自己其他的儿子: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四路节度使,盛王李琦为江南东路、淮南、河南等路节度使,丰王李珙为河西、陇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使,让他们也指挥各地兵马参与平叛。李琦、李珙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赴任,只有李璘到任。

这就形成了太子李亨、永王李璘两大军事集团。

李亨到灵武后,在朔方军的支持下称帝了,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称帝后,觉得手握重兵的李璘是自己的威胁,要求李璘交出兵权,返回蜀地。李璘拒绝后,李亨以李璘叛乱为由,开始派兵征讨李璘,导致李璘很快败亡。李璘死后,他手下的大臣都遭到了清算。李白是李璘的幕僚,也被逮捕入狱。江淮宣慰大使崔涣、江南西道采访使宋若思极力斡旋营救李白,才让李白免除一死,改为流放夜郎。这之后,朝廷再从未任用过李白。

762年,李白病逝。

二、杜甫

杜甫一生中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但因为给唐玄宗献赋,获得了一个小官: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搬迁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李亨称帝后,杜甫准备去灵武投奔李亨,但在路途中被叛军捉拿。杜甫被叛军带到长安后,因为官职小,无人在乎,没有被关押。郭子仪率领征讨长安的叛军时,杜甫趁机逃走,回到了李亨身边。李亨见杜甫忠诚,提拔他做了左拾遗。758年,杜甫上书给宰相房琯说情,惹唐肃宗不满,将他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764年,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杜甫做了自己手下的检校工部员外郎。

765年,严武病逝后,杜甫失去了自己最后一个官职,就离开成都,四处漂泊。770年,杜甫病逝。

三、王维

王维深受母亲崔氏(佛教徒)的影响,自幼信佛,他的诗歌中也经常蕴含禅意,有“诗佛”之称。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连夜逃走了,导致长安城中的大臣、百姓都落入了叛军之手。

安禄山造反的目的想夺取天下,自己做皇帝。他俘虏长安城中的大臣后,并没有杀掉他们,而是逼迫他们在自己手下做官,帮助自己治理天下。王维被迫做了安禄山手下的给事中。这期间,王维写下了一首怀念李唐的诗歌《凝碧池》。安史之乱结束后,王维凭借此诗保住了性命。

四、高适

高适,也是个多次科举不中,怀才不遇之人。46岁时,高适才经人推荐,做了一个小官:丘尉。

752年,高适遇到哥舒翰后,跟随哥舒翰远征吐蕃,开始在军界崭露头角。756年,高适被唐肃宗提拔为淮南节度使,参与了平定永王李璘之乱。这之后,高适又率兵和叛军作战,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不少功勋。764年,安史之乱结束后,高适被提拔为刑部侍郎,进封渤海县侯。

765年,高适病逝。

五、岑参

岑参,774年中进士,被授予兵曹参军。之后担任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僚和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手下的判官。岑参两次从军边塞,有丰富的从军经历。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封常清被杀,这也让岑参的仕途遭受重创,被朝廷召回京,担任了右补阙等无关紧要的小官。

765年,岑参被贬为嘉州刺史。

768年,岑参被罢免官职。

770年,岑参病逝于成都。

六、王昌龄

王昌龄,727年进士,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王昌龄担任龙标县县尉。家乡爆发战乱后,王昌龄更加思念和担心家人,所以他决定去寻找家人。王昌龄途径亳州时,因“擅离职守”,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民间认为,王昌龄是“诗名显赫”或“怠慢刺史”。闾丘晓因为嫉妒和不满王昌龄,才杀掉了他。

七、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的书法大家。

安史之乱爆发时,颜真卿担任平原太守。

平原郡是安禄山管辖的地区。

安禄山造反后,颜真卿并没有跟随安禄山造反,而是修筑城墙、招募壮丁、储备粮草,和叛军作战。颜真卿的哥哥颜杲卿是常山郡太守,也组织兵马和叛军作战,最后被叛军击败并被杀。

颜真卿为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不少战功。

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卢杞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导致颜真卿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