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如果时间不存在,那我们怀念的过去算什么?记忆与真实的思辨之旅

按闹钟起床、赶地铁、算着deadline过活,是我们每天的日常,很少会想:时间真的真实存在吗?这个问题的性质,不只是闲时

按闹钟起床、赶地铁、算着deadline过活,是我们每天的日常,很少会想:时间真的真实存在吗?这个问题的性质,不只是闲时的胡思乱想,连带着我们怎么看世界,甚至碰着存在和意识的根子。物理学、哲学、心理学里的学者们各有说法,咱们一起扒扒时间的底细。

时间是绝对的存在,是牛顿提出的观点,均匀流动,不依赖任何物体或事件。这种观点,恰好和我们的直觉契合,好像每天的24小时都一样长,不会因为谁做了什么就变快变慢。

这份直觉,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不再独立的,是时间和空间,二者融合成了四维的时空连续体。时间流逝的速度,会被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引力场的强度改变。时间膨胀,会被高速运动的物体经历,引力场越强,时间走得越慢。旅行一年的宇航员,在高速飞船上,返回地球时会发现,地球上已过去数年。比如像是说我们每天用的GPS,它就悄悄修正了相对论带来的时间差,要是忽略这点,定位能偏出好几米。自己的本地时间,每个观察者都有,这事儿一点不玄乎。

时间的性格,在微观的量子世界里更难猜。基本量,时间可能不是这个,这是部分理论物理学家的观点,对此来讲像从更基础的关系里冒出来的现象。时间变量,在惠勒-德维特方程里不见了,这暗示着在量子引力的层面,时间说不定压根不存在。离散的量子,搭起了时空,圈量子引力理论这样认为,我们感觉到的时间是从这些量子态的跃迁里来的。要是真没时间变量,那宇宙的开始和结束,是不是本来就没意义?

时间的本质,哲学家们也吵了好久。客观存在的,是时间,这是实在论者的主张,和人的意识没关系,牛顿的绝对时间观就能归到这一派。时间,就包含在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里,这是康德的观点,他觉得时间是我们心智的工具,不是外头实实在在的东西,观念论者大多这么想。

同样真实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时刻,永恒主义这样主张,时间以块状形态存在。在这种看法里,时间的流逝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所有事儿早就在那儿了。现在主义却不一样,它说真的,只有现在,过去没了,未来还没到。要是永恒主义对,那我们怀念的昨天和期待的明天,一直在那儿,只是我们没摸到。

哲学家说时间本就不真实。时间,被麦克塔格特分成A系列(过去-现在-未来)和B系列(事件的先后顺序),他不认可A系列的真实性,觉得时间在走,不过是人类的幻觉。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情绪、注意力和年龄等因素,会影响人类对时间的感知,这种感知本就是主观的。恐惧或无聊时,时间好像走得慢了,忙着喜欢的事、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时间又飞似的过了。人类为了组织和理解经验,可能建构出了时间这个概念。要是没了事件的变化和顺序,我们说不定就感觉不到时间在走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这事儿给了时间一个方向。宇宙从低熵往高熵走,这也解释了为啥时间好像只往前跑,不回头。每次喝冰水看着冰块化,就想起熵增,时间的向前,就体现在冰块慢慢变水的过程里,只是以前没注意。

量子相互作用中非对易量的确定顺序,可能就是时间方向的来源。测量或者相互作用的顺序会影响结果,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时间的方向感。

看桌上的日历,翻过去的页、没到的日期,好像都有了不一样的分量。你等公交的时候,会想:这一分一秒,到底是真的在走,还是我心里的钟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