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拿到 CT 报告,看到“肺结节”三个字,脑子里就只剩下两个字:完了。
但真相是:
✅ 绝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 ✅ 中美都有非常成熟的随访和处理指南 ✅ 真正需要“立刻手术”的,只是少数
今天吕医生这篇文章,我想用医生+健康管理者的双重视角, 帮你把这些复杂的指南,翻译成你听得懂、也用得上的语言, 并顺便聊聊 “吕医生怎么看肺结节”,以及我一贯坚持的肺结节整体逆转和康复思路。

一、肺结节分级:中美都看“三件事”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指南,其实都绕不开三个核心维度:
结节多大?(直径)
结节什么性质?(实性 / 磨玻璃 / 部分实性)
你是什么人?(高危 vs 低危:吸烟史、家族史、年龄等)
1️⃣ 美国:Fleischner / NCCN 的基本逻辑
以 Fleischner Society 2017 指南和 NCCN 肺癌筛查指南为代表:
实性结节 < 6mm
一般 不需要常规随访(特别是低危人群)
6–8mm
建议 6–12 个月复查 CT,有时再加一次 18–24 个月复查
8mm
进入“重点观察区”:
可选:3 个月复查 CT / PET-CT / 穿刺活检 / 手术评估
磨玻璃或部分实性结节 ≥ 6mm
建议长期随访,可最长跟到 5 年
NCCN 面向高危筛查人群(多为重度吸烟者), 在 结节 ≥ 15mm 或呈进展性改变 时,更倾向于进一步 PET-CT、活检或手术。
2️⃣ 中国:国家肺癌筛查指南 + 2024 专家共识
中国的指南和共识文件,核心思路与国际接轨,但更结合本土人群特征:
常见的分层思路大致是:
结节 < 5mm 且稳定
多数情况下建议定期随访,如 12 个月复查一次
5–8mm
建议 3–6 个月复查 CT,观察是否生长或性质变化
8mm 或部分实性成分明显
纳入“高度警惕”
可以考虑 PET-CT、穿刺活检或多学科会诊(MDT)
≥ 15mm、高度可疑恶性
倾向于尽早组织学诊断和手术评估
近期 2024 年《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一些关于“肺结节精准管理”的文章, 也都在强调:不能“一刀切手术”,要结合结节特征 + 生长速度 + 全身情况综合评估。
二、复查、穿刺、手术:中美指南的共识与差异

三、穿刺是不是“金标准”?是不是做了就百分百准确?
很多病人一听医生说“要不要考虑穿刺”,要么被吓哭,要么坚决拒绝。
这里我们说清楚几点:
穿刺的目的取一小块组织,做病理学分析
是目前诊断结节良恶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指南一般建议:直径 > 8mm、性质可疑、随访中有生长 → 可以考虑经皮穿刺或支气管镜下活检
多学科团队(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等)会根据风险收益比共同决定
是不是 100% 准确?不是。
病理学研究显示,肺腺癌早期病变(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微浸润等),只有约 25–30% 的病理切片非常典型,其余需要病理医生的主观判断。
穿刺还存在“采样误差”:没取到最具代表性的部位,可能出现假阴性。
👉 所以:穿刺是目前最重要的“金标准手段之一”,但不是“绝对真理”。 要结合影像、随访时间、分子/免疫检测等多维度来看。
四、手术:什么时候真要“上刀”?什么时候可以再等等?
中美指南都不再主张“一发现结节,就赶紧切掉”。
通常考虑手术的情况包括:
结节 > 15–20mm 且高度怀疑恶性
磨玻璃结节中实性成分明显增多,随访中持续长大
穿刺或病理已提示恶性或高度可疑
结节位置适合微创切除,患者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对一些小的、纯磨玻璃结节,可以在严格随访下观察多年, 而不是一概手术,以避免过度治疗。
五、说完指南,我来说说:吕医生怎么看肺结节?
指南是“平均值上的智慧”, 但你是一个具体的人,有具体的免疫力、代谢状况、生活方式和情绪状态。
1️⃣ 在我看来,肺结节背后往往有“四大背景问题”:
慢性炎症高发(饮食、环境、应激)
免疫力功能紊乱(防御能力下降)
代谢问题(胰岛素抵抗、脂肪肝、肥胖等)
生活方式失衡(熬夜、久坐、不运动、长期压力)
所以我经常说:
“结节只是结果,它的土壤在全身。”
2️⃣ 我的整体康复思路概括为一句话:
不是“等结节长大再去切”,而是提前改变身体环境,让它没有继续生长的土壤。
落到实际,就是“四个维度一起做”:
🧬 结构层面:
按照中美指南,合理选择 CT 随访、穿刺、必要时手术
🔬 分子与免疫层面:
结合深度免疫检测(如流式免疫细胞谱)、ctDNA / 甲基化早筛等结果,前瞻评估恶变风险
🍽 代谢与营养层面:
控制血糖、血脂、体重
减少高度加工食品和促炎饮食
通过精准营养素支持(如维生素 D、Omega-3、多酚类等,需在监测基础上使用)
🌙 生活方式医学层面:
睡眠、节律、压力管理、适度运动
戒烟 / 远离二手烟和严重污染环境
当一个人的免疫-代谢-生活方式都在改善、炎症环境下降时, 很多结节在长期随访中,确实表现为不再增大,甚至缩小、消失。
六、吕医生给正在为肺结节发愁的你的几点建议
先对号入座,看自己属于哪一类结节大小?性质(纯磨玻璃 / 部分实性 / 实性)?
是否在高危人群(重度吸烟、家族史等)?
按指南复查,不随意加戏,也不要拖延3 个月就 3 个月,12 个月就 12 个月
别嫌麻烦,也别频繁“自己加拍”造成不必要辐射和焦虑
关于穿刺与手术,一定要多学科会诊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必要时肿瘤科
多听几个专业团队的意见,而不是被一两句话吓到
尽早启动“整体康复”,而不是“等着看结果”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管理,从今天就可以开始
有条件可以做一些分子/免疫相关检测,让方案更精准
记住,肺结节不是一句“判决书”,而是一次“提醒”提醒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身体状态 提醒你有机会在早期,把很多事情扭转回来
吕医生功能医学的肺结节管理公式 良性结节 = 代谢平衡 + 炎症控制 + 解毒支持
一位肺结节患者的3个月干预成果:
胰岛素水平从18→7μU/mL
肺磨玻璃结节密度降低
餐后困倦感消失(胰岛素波动平稳的标志)
文末福利:关注后回复“肺结节”,获取《肺结节患者康复大纲》+ 《肺结节良恶性检测指南》
(本文由吕医生肺结节多学科联合逆转团队审核,仅供学习交流,个体差异需专业医生就诊)

📚文献:
MacMahon H, et 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T Images: From the Fleischner Society 2017. Radiology.Wood DE, et al.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Lung Cancer Screening. J Natl Compr Canc Netw.Ito M, et al. Management pathways for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J Thorac Dis.Langan RC, et al. Pulmonary Nodules: Common Questions and Answers. Am Fam Physician.Wang C, et al.China Protocol for early screening,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肺结节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Zhou Q, et al. China national lung cancer screening guideline with low-dose CT. 《中华医学杂志》/ Chin Med J.陈东等. 肺结节的流行病学与管理现状.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综述中国数据部分.中国专家共识:>8mm 可疑肺结节经锥形束 CT 引导活检指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