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心眼坏的人,喜欢打听你的这3件隐私,别傻乎乎都说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打着“关心你”的目的打听别人的隐私。比如,问夫妻关系、孩子成绩、公婆为人、薪资等。我一个朋友上个月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打着“关心你”的目的打听别人的隐私。

比如,问夫妻关系、孩子成绩、公婆为人、薪资等。

我一个朋友上个月参加同学会,被一个十几年没见的“老同学”套话,把家里的经济状况、夫妻矛盾全抖了出来。

结果一个月后,她发现自己的隐私竟然成了那个同学在另一个圈子里的谈资。当时只以为和她说了,没想到,全世界都知道了,她气到不行。

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

除非是一门心思希望你好的朋友或家人,大多数人打听你隐私的人,都是像是看笑话。

就像猎人收集弹药,不是为了保护你,而是为了在适当的时候瞄准你。

他们不是你想象中的“关心”,而是在搜集信息,评估你的利用价值,或者寻找你的软肋。

那些一上来就对你“掏心掏肺”、然后诱使你分享全部秘密的人,很可能不是真性情,而是在为你“量身定做”陷阱。

因此,这三件隐私,一旦被打听千万要警惕。

1、你的家庭关系和内部矛盾

“你爸妈感情还好吗?”

“你婆婆是不是不喜欢你?”

“你和你老公最近在吵什么?”

这些问题看似关心,实则在探测你的软肋。

原生家庭创伤是大多数人最脆弱的情感按钮。一旦被人掌握这个信息,在冲突中就很容易被针对性攻击。

亲密如夫妻也是如此,比如最近的一档夫妻综艺,其中的一对夫妻中,丈夫会在吵架的时候对妻子说:“你和你妈一样。”

他知道妻子最在乎的就是这,他知道怎么说最能让妻子破防,所以专门说这句话朝对方的心窝子捅。

所以说,原生家庭或家人之间的矛盾,别向外透露,自己知道就好。

2、你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

“你一个月挣多少?”

“你这包是正品吗?多少钱?”

“你家里给你买了房吧?”

问钱的人,不是在关心你,而是在评估你的价值。

有网友说,自己在朋友圈晒了张新车照片,没透露价格。一个“朋友”私信追问具体价格和是否全款,小张如实告知。

没过多久,此人就来借钱,理由是:“你都能全款买车了,借我几万应应急怎么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在了解他人的财务状况后,会下意识地调整与该人的交往策略,无论是攀附、利用还是嫉妒。

所以说,尽量不要在别人问自己的经济状况时,全盘托出,可以用这3句话回答:

模糊回答:“勉强够花吧,大家都差不多。”

反问对方:“怎么,你要给我发红包吗?”

价值转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得开心。”

你的经济状况就像你的体重数字,除了你自己和最亲的人,没必要让第三者知道。

3、不为人知的过失和尴尬经历

“你当年那件事挺丢人的吧?”

“听说你被前任伤得很深?”

“你之前工作失误是怎么回事?”

追问你伤疤的人,不是想抚慰它,而是想记住它的位置以便日后撒盐。

《知否》中明兰说过:“人生在世,无非是把自己收拾妥帖,莫要让他人窥见前尘。”

这话说得通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没必要拿出来供人观赏。

有网友提到,她刚入职时,被一位“知心大姐”套出了曾经因抑郁休学的经历。

后来公司有重要项目,这位大姐就在领导面前“好心”提醒:“小陈心理承受能力不太行,这么重的任务会不会压垮他?”

有些黑历史在你看来,可能是回忆或者有意思的事情,但说出来,会成为别人看待你的标签。

你可以在被问到这类问题时,做出这些答复:

轻描淡写:“谁年轻时没犯过傻呢?”

堵死后续:“过去的事我不想再提了。”

反向施压:“你怎么对这个这么感兴趣?”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应该像一座城堡,有坚固的城墙和精心设计的大门,而不是四面透风的凉亭。

隐私之所以是隐私,就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所以,再遇到别人打听你的隐私,可别傻傻都说哦。

你有遇到过别人打探你的隐私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