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从广东徐闻登陆后,横扫广东广西沿海城市。
作为北海的本地人,在台风过后,我也成了“灾民”。
台风是晚上进入我们这边的,当台风过后的第二天。
不管是市区、县城还是各大乡镇。
都是处于断水断电、通讯中断、一片狼藉的状态中。
下图是我所在小区的真实场景。

小区大部分绿化树被连根拔起,整个县城类似这种情况随处可见。
好在台风后的第二天,周边城市的救援队陆续抵达全力抢修。
在我家所在的镇上我看到了桂C、桂M、桂A等等陆续赶来救援的“小黄车”。
今天码字时回想到当时的画面,依然热泪盈眶。
我是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此,我真心的要对过来支援重建的电网工作人员说一声:“谢谢”!

尽管全力抢修,但我所在的县城里,我们周边的小区依然断水断电断网4天。
老家部分地方甚至到我昨晚离开时,依然是无法通电的状态。
看着冰箱里的菜逐渐坏掉、冰淇淋逐渐融化、充电宝的电量慢慢耗尽,我第一次对现代文明的脆弱感到了恐慌。
但好在,家里的电车成为了黑暗中唯一的希望。
作为一个在沿海城市生活了30几年的人,我经历过了无数次台风天气。
但在经历了“麦德姆”这场12级以上的超强台风后。
我才真正体会到新能源车的好处:远不止省油这么简单!
对外放电不仅续上了WF,还保住了冰箱里的冰棍
其实在超强台风“麦德姆”到来之前。
我们就被超强台风“桦加沙”忽悠过一次了。
在严防死守的情况下,“桦加沙”吹到我们这边的时候,已经减弱到我们都怀疑它还是不是台风的程度了。
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就是:“都没有电风扇吹得大”。
甚至有朋友在朋友圈调侃,桦加沙对北海的最大损失,就是一棵木瓜树。

所以在“麦德姆”来的时候,大家都麻木了,认为这不过是下一个“桦加沙”。
大家都没有提前蓄水充电。
包括我也是一样。
台风来的时候,我家里的充电宝甚至都不是满电的状态。
一开始只有靠笔记本的电量维持着给手机充电。
但好在我家有一辆电车,电车在台风来临前已经充满了电。
把取电枪插上电车后,再连接到家里的总闸上,全家都有电了。
58度的大电池,让我们不但能照明,甚至还能吹风扇、用电饭锅。
因为国庆回去在乡下买菜出入不方便。
我提前就买了很多海鲜肉类冻在冰箱里,打算国庆这几天家里吃的。
光是一袋海鱼买的时候就花了200多,螃蟹、肉类加上其它的海鲜总计不下700块。

电车放电出来,直接就帮我保住了这一冰箱的菜。
避免了经济损失,和食物浪费。
但县城的套间里就没那么幸运了,冰箱里的冰淇淋全部融化浪费。
我觉得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电车放电后,家人能保持手机有电的状态。
家里的WF通电后居然还能上网。
让家人在停水停电的日子里,能刷刷手机,和外界保持联系。
这不是简单的用电,而是在极端环境下提供了安全感、尊严和希望。
可是邻居家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的手机还能来我家充电,但晚上家里只能点蜡烛。
冰箱的食物变质,人也“失联”......
台风过后电车充电和油车加油的问题由于一开始根本就没把这个“麦德姆”当回事。
所以台风来的时候,我的车根本就没有提前加油,油箱仅剩2小格的油。
所以台风过后,天一亮我就开车出去加油。
准备加满油回县城看看县城的房子有没有损失。
但让我意外的是。
镇上的加油站全部加不了油,我以为县城里会好点,毕竟是个县城。
但回到县城才发现。
整个县城所有正规的加油站都加不了油,此时我的车油箱已经见底。

本来受灾以后,开油车出来不会遇到补能困难的问题。
却没想到回来县城回不去乡下了,因为车的续航只剩几十公里了......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私人加油站,他们有发电机发电,才加上了油。
而本以为电车会很多天充不上电的我,却被狠狠打脸了。
在县城加满油回到镇上已经是下午4点钟了。
距离台风过后也就是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
镇上的七八个400V充电桩我居然看到通电!

而且充电还不用排队!
这你能接受吗?加油站早上还加不上油,下午充电桩就通电了。
等于是说。
不管开电车还是油车,台风后的第一天时间内。
就能第一时间恢复给车辆补能,油车加油不是问题,电车也不会因为台风就充不上电。
而且是在救援队还没抵达的情况下,就能恢复到这个程度。
询问了供电局的朋友得知: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定,重要负荷线路(包括为充电站供电的线路)的抢修优先级更高。
受灾后,最先恢复的就是这些线路。
顿时,开电车的充电焦虑一扫而空。
电车并不是省油不省钱的“电动爹”网上有很多人对电车的使用成本有误解。
觉得电车的省油不省钱。
但作为一个车主,我要为电车说一句公道话。
我自己的那个新车今年用车1万2千多公里了。
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充电,目前电费是1000块不到。

而1万2千公里的油费却最少都需要6000块。
多花的这6000块扣除电车比油车多的1000 多每年的保险费,还能帮我省5000下来 。
而现在才10月份,开到年我最少还能开多几千公里。
保守估计,开电车每年能比油车省将近1万块。
这个钱虽然不对,但是足够改善家里的伙食,足够提高生活质量。
而8年后电车还能不能用重要吗?
不能用大不了就是换车。
油车看似划算,实际并不一定。
普通的油车开8年后,如果你保养不当,也是各种问题。
修一次发动机几千上万块,修一次变速箱几千上万块;即便是修小问题,也要大几百。毕竟油车的零件更多更复杂。

可是,现在很多人连每年交400块的农村合作医疗都感觉到压力大。
这种情况下,每次加油花300块,跟每次充电花30块的体验完全是不一样的。
而电车开8,能让你这8年时间内的生活质量提高。
油车开8年,只能是能让你多花8万块,甚至让你感觉到开车加油都成负担。
这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
最后新能源车不仅是一辆交通工具,更是在极端情况下的一份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一个高效的“省钱利器”。
在我认识车的那一刻开始。
我就觉得车就应该是一个提高生活质量的工具,而不是增压负担的“累赘”。
这是我买了新能源车后经历的第一场大台风。
经过这场台风,我明白了:选择新能源车,不仅是选择了一种出行方式,更是选择了一种更从容、更经济、更有安全感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