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漠视契约,会产生很多问题。
这些看似微小,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就会变成大问题。
缺乏契约精神,会损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这是最核心的伤害。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一位同事,每次的承诺,无论口头,还是落到书面上,比如邮件,工作群,他们都不当一回事。跟他们讲好的东西,从来不保证完成。完不成了,他们也无所谓。这样子下去,你还会继续信任他,继续把工作交给他吗?还敢继续跟他合作吗?
信任逐渐瓦解之后,就没法彼此合作。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都不可能再托付稍微重要一点的工作。即便是把事情交给了这个人,心里也还是放不下。脑子里随时绷着一根弦,生怕又被他坑了。
本来应该是并肩作战,结果却成了互相防备。这种工作氛围,你说累不累?
缺乏契约精神,还会加剧内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原本可以用在目标任务上,创造价值。现在却因为彼此之间不信任,而被浪费了:沟通低效,追责扯皮,反反复复发。团队效率在无形中被拖垮,能做得出成绩才奇怪。
这样一来,工作氛围必然恶化。在一个契约精神缺失的环境里,人人互相防备,没人肯多走一步。多做多错,不如不做。努力做事的老实人,到头来除了吃亏以外,啥也轮不着。认真负责的人感到寒心,投机取巧者反倒得利。唯一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团队一盘散沙。
除了个人的责任意识淡薄之外,更重要的根源,在于管理层面上的失责。
规则本身不清晰,权责利划分模糊。就算有了白纸黑字的规则,也不能落实。有人已经破坏规则,却不会受到任何的惩戒。甚至有的团队负责人自己,就无视规则。自己带头“破窗”,随意推翻定好得东西。既然你都无所谓,那么大家也都无所谓。
想要重建团队的契约,并不容易。
首先要做到规则清晰,减少模糊空间。项目当中,明确目标、分工、截止日期和交付标准。让每个人的承诺“白纸黑字”化,成为共同遵循的依据。
其次要领导以身作则。既然是带头的,就得是履行契约的首先实践者。尊重与下属的约定,遵守团队的规则。有了问题,尽可能坦诚沟通。别人看你怎么做,心里就有了数。
再次,要建立闭环反馈。工作中形成“承诺-执行-反馈”的责任闭环。任务完成后,及时总结复盘。重点看守约情况,做到的要肯定,破坏的处理。芥菜树下看,想要睁只眼闭只眼,是不行的。
此外,也要有一定的容错度。人不是机器,契约精神也不是顽固僵化。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无法守约时,要有及时的沟通渠道。协商调整,避免为了硬撑,而造成的更大损失。坦诚本身,也是对契约的维护。
守约不靠豪言壮语,而在于每一次的执行到位。由此建立起的信任,才能让工作回归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