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介老实人

老实人导语:石远明始终不明白,为何自己兢兢业业工作,却总在关键时刻成为众人排斥的对象。直到五台山的老禅师告诉他:“老实不

老实人

导语:石远明始终不明白,为何自己兢兢业业工作,却总在关键时刻成为众人排斥的对象。直到五台山的老禅师告诉他:“老实不是缺陷,执着于老实才是病根。”一场颠覆认知的修行即将展开,当职场规则遇上修行智慧,他将如何破局?

他不会通融变通,却不知这才是他人生最大的绊脚石。

石远明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将手中的文件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清晨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照在他熨得笔挺但明显过时的西装上。今天是副局长人选面谈的日子,他为此准备了整整三个星期。

“石科长,局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办公室小赵从门口探进头来,眼神里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

石远明站起身,深吸一口气。他相信凭借自己这份详尽的岗位规划书和过去三年的业绩考核结果,副局长这个位置非他莫属。毕竟,他是全单位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全优”评价的中层干部。

局长办公室的门虚掩着。石远明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传来一声低沉的“请进”。

“局长,这是我针对副局长岗位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石远明直接开门见山,将文件放在局长面前,“我认为当前我们单位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效率低下,各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如果我上任,首先就要从建立标准化流程入手……”

局长李建国靠在宽大的皮质办公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目光越过石远明,落在窗外。

“远明啊,”李局长打断了他的话,“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但是……”

“局长请放心,我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石远明完全没有听出局长语气中的犹豫,反而更加振奋地展开他的文件,“您看,这是我设计的流程优化方案,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确算法……”

李局长终于转过头,直视石远明:“直说吧,远明。副局长这个位置,我决定推荐王科长。”

石远明愣住了,他推了推眼镜,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为什么?王科长的业绩考核只有良好,而我……”

“正因为你太‘优秀’了。”李局长叹了口气,“远明,你是个难得的人才,但副局长这个职位需要的是协调和沟通能力,不是单打独斗的英雄。你认为当前的问题是什么?是流程吗?不,是人情世故,是圆融变通。这一点,王科长比你强。”

石远明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头顶:“局长,我认为选拔干部应该以能力和业绩为准,而不是所谓的‘人情世故’。”

“这就是问题所在,远明。”李局长站起身,示意谈话结束,“你回去吧,这个决定不会轻易改变。”

走出局长办公室,石远明感觉整个走廊都在旋转。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兢兢业业工作,却比不上一个业绩不如自己的人。这种挫败感不是第一次了,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他仿佛总是撞在一堵无形的墙上。

一周后,五台山脚下。

石远明沿着石阶一步步向上攀登。有人告诉他,山上的弘愿老禅师颇有智慧,或许能解他心中困惑。虽然他对佛教不以为然,但绝望之中,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前来。

弘愿老禅师的禅房简朴至极,只有一桌一榻几个蒲团。老禅师面色红润,眼神清澈如童。

“老禅师啊,我不明白。”石远明盘腿坐在蒲团上,直言不讳地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我勤奋工作,业绩突出,为什么总是得不到认可?难道这个世界不需要老实人了吗?”

弘愿禅师静静地听完,微微一笑:“你可知老实为何不招人待见?”

石远明摇头。

“不是因为老实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缺乏圆明的智慧。”禅师缓缓道,“圆明的智慧是自性中修来的,唯有老老实实地修行,才能智慧无碍,人生顺遂。”

“那我该如何修行?”石远明急切地问。

老禅师从桌上拿起一个茶杯:“你看这杯子,它是空的,所以能装茶。你的心若总是满的,又怎能装进新的东西?”

石远明似懂非懂。

禅师又讲了几个故事,最后给了他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上面写着简单的修行方法:每日静坐一小时,内观自己;在说话前先思考三秒,凡事圆通自在;尝试从别人的角度理解问题。

“就这么简单?”石远明有些失望。

“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就不简单。”老禅师合上双眼,不再言语。

回到单位后,石远明开始严格按照禅师指导的方法修行。

第一天静坐,他只觉得腿麻腰酸,思绪纷乱如麻。观察内心?他连三秒钟都专注不了。

说话前思考三秒?在一次部门会议上,当王科长——现在已经是王副局长——提出一个明显有漏洞的方案时,石远明强忍着没有立即指出问题,而是在心中默默数了三下。然而就是这三秒的迟疑,让其他同事先表达了支持意见,等他再想发言时,已经失去了时机。

“石科长,你有什么补充吗?”王副局长微笑着问。

“这个方案在预算部分有明显错误。”石远明直言不讳,“第三页的数字与第七页的矛盾,这会导致执行时出现重大问题。”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王副局长的笑容僵在脸上。

“远明同志,我们这是在讨论初步方案,细节可以后续完善。”李局长皱眉道,“重要的是大家齐心协力推进工作的态度。”

石远明还想争辩,但想起了禅师的教导,勉强咽下了到嘴边的话。

尝试从别人角度理解问题?石远明发现这更难。当他试图理解为什么明明有错误还要推进方案时,只觉得这是在妥协和纵容。

一周后,更大的麻烦找上门来。

单位接到上级通知,要求精简机构,每个部门必须裁减一名人员。石远明所在的科室有五人,按照业绩,明显应该裁掉工作态度散漫的小赵。但小赵是李局长的远房亲戚,这事大家都知道,只是从不点破。

石远明在提交裁员建议时,毫不犹豫地写了小赵的名字,并附上了详细的工作表现对比数据。

结果,建议书提交的第二天,李局长就把石远明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

“你为什么非要针对小赵?他家里有困难你不知道吗?作为科长,你有没有一点人情味?”

石远明怔住了:“局长,这是按业绩和态度客观评估的...”

“客观?单位是一个大家庭,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业绩!”李局长气得拍桌子,“你这样做事,让我很失望!”

那天下午,石远明得知自己的科长职位被暂停,由小赵暂代。理由是“需要进一步学习团队协作精神”。

再次登上五台山,石远明的心境完全不同了。他不仅愤怒,更感到深深的委屈和不解。

“禅师,我按照您说的方法做了,为什么结果更糟?”他几乎是质问的语气。

弘愿老禅师正在院中扫地,不急不缓:“怎么做的,说说看。”

石远明一五一十地讲述了这段时间的经历。

老禅师听完,轻轻放下扫帚:“你这是在‘做’修行,不是在修行。”

“什么意思?”

“静坐时,你是在强忍不适,不是安心;说话前思考三秒,你是在计时,不是思考;内观自己,你是观察别人,不是观自己不是;理解他人,你是在评判对错,不是理解。”老禅师目光如炬,“你骨子里还是那个固执的石远明,只是披上了一层修行的外衣。”

石远明如遭雷击,愣在原地。

“求则失之,执则败之。”老禅师缓缓道,“你太想通过修行达到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执着。修行不是工具,是道路。”

这一次,禅师没有讲故事,只是让石远明跟着他一起扫地。

起初,石远明只是机械地挥动扫帚,心思全在之前的谈话上。慢慢地,他开始注意到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落叶被归拢的形状,微风拂过脸颊的触感。

不知不觉间,他的心静了下来。

“明白了吗?”不知过了多久,禅师问道。

石远明若有所思:“好像……有点明白了。”

“回去吧,下次来,告诉我你扫地的体会。”

下山后的石远明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急于证明自己,也不再执着于对错。当小赵以科长身份指挥他时,他平静接受;当王副局长的方案出现明显错误时,他不再公开指责,而是私下提出建议;当单位里的是非纷争围绕他时,他学会了沉默观察。

奇怪的是,这种改变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月后,单位接到一个重要项目,由于难度大、责任重,没人愿意牵头。石远明默默接下了任务,不像从前那样大张旗鼓地制定计划,而是先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前线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

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技术难题。以前的石远明会坚持自己的方案,与持不同意见者激烈争论。现在的他,却组织了一个讨论会,让每个人自由发表看法。

“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可行,”年轻的技术员小李怯生生地说,“因为……”

会议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等着石远明像往常一样打断并反驳。出乎意料的是,他认真听完后,点了点头:“有道理。那我们能不能这样调整……”

那一刻,会议室里的气氛突然轻松了。更多的人开始提出创意和建议,最终形成的方案比最初的设想完善了许多。

项目圆满完成那天,李局长特意来到石远明的办公室。

“远明,你最近变化很大。”局长意味深长地说,“副局长的位置,我可能当初判断失误。”

石远明微微一笑:“谢谢局长,但我现在觉得位置不重要,能把事情做好才重要。”

再次登上五台山,石远明的心境已然不同。

弘愿老禅师依然在扫地,见他来了,只是点点头,继续手中的动作。

石远明拿起另一把扫帚,默默在一旁扫起来。两人无言地工作了半小时,直到院子整洁如新。

“说说吧,扫地的体会。”老禅师放下扫帚,在石凳上坐下。

石远明思考片刻:“第一次来,我扫地是为了得到答案;这次来,扫地就是扫地。”

禅师眼中闪过赞许的光:“有点意思了。”

“禅师,我现在明白了一点:智慧不是技巧,而是心性的转变。过去的我,执着于对错,现在的我,学会了包容和变通。”

“还不完全。”老禅师摇头,“对错本身不重要,执着于包容和变通,也是一种执着。”

石远明若有所思。

老禅师继续道:“真正的圆明智慧,如同镜子,来什么照什么,去不留痕。不需要刻意老实,也不需要刻意圆滑。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如此而已。”

“那什么是该做的事,什么是不该做的事?”

老禅师笑了:“该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石远明先是困惑,继而恍然大悟。

下山时,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急于求成,而是悠然欣赏沿途的风景。路边的野花,山间的清泉,天空的飞鸟,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美好。

回到单位,面对即将到来的又一次副局长竞选,石远明平静地提交了申请,但不再患得患失。他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一切,结果如何,已不重要。

竞选演讲那天,石远明没有准备华丽的PPT,也没有罗列冗长的数据。他只是坦诚地讲述了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对团队协作的重视,以及对单位发展的建议。

“我曾经是一个固执的人,认为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他最后说,“但现在我明白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灰度中寻找平衡。”

出人意料的是,这次演讲获得了最热烈的掌声。

一周后,任命下来了。石远明成功当选副局长。

宣布任命的那天晚上,石远明独自登上单位附近的小山丘,眺望城市的夜景。万家灯火如星辰般闪烁,每一盏灯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悲欢。

他想起弘愿禅师最后对他说的话:“智慧不是修来的,是本自具足的。修行只是扫除遮蔽它的尘埃。老实不是毛病,执着于老实才是毛病。如今你放下了执着,老实便成了真诚,固执便成了坚定。”

一阵清风吹过,带来远处田野的芬芳。石远明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的心如同这夜空,广阔而宁静。

明天,还有新的工作等待着他。但这一次,他已不再迷茫。

弘愿老禅师为学会扫地的老实众生祈福:南无阿弥陀佛!六时吉祥!众观自在!越来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李松阳2025公历0929《非常财富》第03044篇 阿弥闻道第1204期 小说推文A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