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民间故事:喜鹊做媒

唐玄宗开元年间,南方一座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有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村西头住着一户徐姓人家,家中独女讨秀儿,年方二八,生

唐玄宗开元年间,南方一座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有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村西头住着一户徐姓人家,家中独女讨秀儿,年方二八,生得明眸皓齿,肤若凝脂,是方圆十里出了名的美人。

然而这美貌并未给她带来好运。村里人每每提及徐家,总会压低声音说:“那土匪的种!”原来讨秀儿的爷爷年轻时曾落草为寇,后来被官府擒获斩首。这桩陈年旧事如同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让徐家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仲春时节,同龄的姑娘大多已嫁作人妇,就连小她两岁的邻家小妹也定了亲,唯独讨秀儿亲事无着。媒婆们虽知她貌美贤惠,却无人愿为“土匪孙女”说媒。

这日清晨,讨秀儿揭开米缸,见缸底只剩薄薄一层黍米,不禁轻叹。母亲王氏走过来,望着空荡的米缸愁眉不展:“去你山外姑姑家借两贯钱吧,她上月还说若缺什么尽管开口。”

讨秀儿点点头,用蓝布包了几块干粮,踏着晨露出了门。

山路崎岖,她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天色忽然转暗,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她加快脚步,瞧见前方山壁有个洞口,便小跑着前去避雨。

山洞不深,却干燥整洁,似有山民常来歇脚。讨秀儿拣了块平整石头坐下,取出干粮慢慢吃着。忽然洞内传来扑棱声,一只羽毛光亮的喜鹊从深处飞出,轻盈地落在她面前。

讨秀儿正觉惊奇,那喜鹊周身忽然腾起一阵轻烟,眨眼化作一个身着灰白衣裙的女子,唯有颈间围着一圈喜鹊羽毛,衬得她眉眼灵动非常。

“喂,小姑娘,你看我像人吗?”喜鹊女子声音清脆,眼中满是期待。

讨秀儿先是一怔,随即想起祖母曾说过的“讨口封”——山中精怪修行到一定火候,需得人间一句认可,方能化形成功。她仔细端详眼前女子,见她虽已化作人形,举止间仍带着鸟儿的灵动,便莞尔一笑:“像,我看你像极了媒婆。”

女子闻言,眼中闪过金光,周身气息顿时凝实了许多,显然已讨封成功。她欣喜之余又感困惑,忍不住笑道:“多谢你让我讨口封成功。不过,我有一事不解,媒婆都是势利眼,长得肥胖,穿着花布衫,走起路来一摇三晃,我无论怎么看,也与媒婆的形象相差甚远,为何在你的眼里,我像极了媒婆呢?”

讨秀儿微笑道:“你们喜鹊不是每一年在天河上搭建一条鹊桥,让牛郎织女在七月初七这一天相会吗?你们做这种好事,与媒婆说姻缘不是一样吗?因此我才说你像媒婆。”

女子恍然大悟,眼中泛起柔和光彩:“原来如此!小姑娘,你既有这般见识,想必不是寻常人。冒昧问一句,你的亲事定下来了吗?”

这话正戳中讨秀儿心事,她眼圈一红,垂下头来,半晌才将自己的家世和姻缘艰难细细道来。说到伤心处,泪珠滚落:“我嫁不出去,会遭到人们耻笑的,因此盼望着有媒婆能帮我说一门亲事,遇见你也是一种缘分,希望你能帮帮我。”

女子不禁哑然失笑——她可从未说过媒,更非人类,如何帮得上忙?但见讨秀儿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可怜,心中不由一软,点头道:“也罢,你助我成人,我当回报这份恩情。我且去想想办法。”说罢化作喜鹊,翩然飞出山洞。

此时雨已停歇,一道彩虹横跨山间。讨秀儿望着喜鹊远去的身影,只觉心中郁结稍解,继续往姑姑家走去。

却说百里之外清河镇,有个姓谷的年轻书生,名修远,家境贫寒却志向高远。因父母年迈多病,家中田产变卖殆尽,说了几门亲事都因聘礼不足而告吹。谷修远索性断了成亲念头,日夜苦读,盼着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喜鹊离了山洞,一路飞至谷家,见书生正在窗前诵读,神情专注。她盘旋片刻,心生一计,当夜便托梦于他。

梦中,喜鹊化作人形,对谷修远道:“南山徐家有女讨秀儿,贤淑美丽,不慕虚荣,与你正是良配。此女福泽深厚,若能娶她,必能助你前程。”又将讨秀儿容貌性情细细描述一番。

谷修远醒来,梦中情景历历在目,那女子容貌清丽,声音柔美,竟让他心生悸动。思忖再三,他找到村里张媒婆,将梦中之事相告,请她前往南山说媒。

七日后,讨秀儿家中,窗外喜鹊叽叽喳叫了半个时辰。王氏笑着对女儿说:“喜鹊叫,喜事到,莫非我家今天有什么喜事?”

话音刚落,院外传来张媒婆响亮的喊声:“徐家嫂子在家吗?”

王氏急忙迎出,见是媒婆登门,又惊又喜。张媒婆说明来意,将谷修远家境、人品细细道来,特别强调:“那后生虽眼下贫穷,却是个有志气的,日夜苦读,将来必有出息。”

讨秀儿在帘后偷听,想起七日前山洞奇遇,心知是喜鹊兑现诺言,不禁双颊绯红,轻声对母亲道:“但凭母亲做主。”

婚事进行得格外顺利。谷家东拼西凑备了聘礼,徐家也不计较多少,择了吉日便定下婚约。

一年后,谷修远与讨秀儿成婚。新婚之夜,谷修远掀开盖头,见新娘果然如梦中所示,貌美如花,心中又惊又喜。讨秀儿这才将喜鹊讨封、托梦说媒的奇事娓娓道来,夫妻二人皆感叹缘分奇妙。

讨秀儿过门后,果然贤惠非常。一双巧手将破旧小屋收拾得井井有条,对卧病在床的公婆端茶送药,极尽孝道。更难得的是,她知书达理,常陪丈夫挑灯夜读,红袖添香。

然而谷家实在太穷,有时连饭都吃不上。讨秀儿不忍公婆和丈夫挨饿,只得厚着脸皮回娘家借粮。王氏心疼女儿,每次都有求必应,徐父虽沉默寡言,也总会多装半袋米让她带回。

如此过了两年,谷修远赴京赶考,却名落孙山。返乡后,他灰心丧气,几乎要放弃科举。讨秀儿温言劝慰:“夫君才学已备,此次不过时运未至。若就此放弃,岂不辜负多年苦读?家中一切有我,你只管专心读书。”

在她的鼓励下,谷修远重拾信心,更加发奋苦读。

三年后的一个清晨,谷家院中杏花盛开,一只喜鹊在枝头欢叫不休。讨秀儿心有所感,对丈夫道:“此去必中。”

果然,谷修远此番赴考,一举高中进士,授为县令。赴任前,讨秀儿特制香囊系于丈夫腰间,柔声叮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望夫君清正廉明,勿负皇恩,勿负百姓。”

谷修远牢记妻子教诲,在任上秉公执法,爱民如子,政绩卓著。讨秀儿虽成官夫人,仍保持俭朴本色,亲自操持家务,教养子女。

十年间,谷修远屡获升迁,最终官至三品。同僚皆羡慕他仕途顺遂,家庭和睦,却不知这一切都始于山中那个雨天,一个善良女子对喜鹊精的一句“封正”。

谷修远五十寿辰那天,宾客盈门。席间忽有仆人来报,说门外有一陌生女子求见,自称故人。

讨秀儿心有所动,亲自出迎,见一颈围鹊羽的妇人立于门外,容貌与当年山洞中一般无二。

喜鹊女子微笑道:“昔日承蒙相助,一直未曾忘怀。今见你夫妇美满,子孙满堂,特来相贺。”说罢取出一根闪着七彩光泽的鹊羽,“此羽赠你,可保家宅平安,姻缘和顺。”

讨秀儿欲留她宴饮,女子摇头婉拒:“尘世繁华,非我久留之地。”转身化作喜鹊飞去,空中只余清鸣。

谷修远站在妻子身旁,望着远去的鹊影,轻握讨秀儿的手:“若非当年你一句善言,怎有我等今日?”

讨秀儿倚着丈夫,眼中泪光闪烁:“若非你不在意我的出身,又怎有这美满姻缘?”

此后,谷家子孙世代相传一根七彩鹊羽,家族中人人婚姻美满,成为当地佳话。而“鹊媒”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教导世人:不以出身论高低,善心终得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