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听说过口味重的,没听说过这么重的。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大哥,堪称中华美食界的“泥石流”,办公室霸凌的“天花板”。他叫刘邕,是南朝宋的一个官N代。他有个让现代医学家想把他抓去研究的爱好:嗜痂成癖。
翻译成人话就是:他超爱吃人身上结的疮痂,并且觉得味道嘎嘣脆,堪比鲍鱼。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伤口愈合时那个硬邦邦、丑兮兮的东西。在刘邕看来,那不是需要丢弃的生理废物,那是上天赐予的“人体限定版风味小吃”。
刘邕的起点,是很多人奋斗的终点。他爷爷是刘穆之,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头号心腹,相当于蜀汉的诸葛亮。可以说,刘邕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属于躺在功劳簿上就能赢麻了的那类人。
他本人也顺风顺水,继承了“南康郡公”的爵位,还当上了南康太守,妥妥的地方一霸。有钱有闲有权力,这日子本来可以过得非常惬意。但也许是生活太无聊,这位公子哥儿决定开发一点独特的个人爱好,来点缀他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生活。

于是,他瞄准了……别人的伤口。
史书记载了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场面:
有一天,刘邕去好朋友孟灵休家串门。不巧,孟灵休当时身上长疮,刚结了几片新鲜热乎的痂。刘邕一进门,目光就像被磁铁吸住了一样,牢牢锁在了朋友的痂上。
接下来,他做出了让孟灵休瞳孔地震的举动——他不仅把床上掉的痂捡起来吃了,更是直接上手,把朋友身上还没掉的痂给抠了下来,放进嘴里!

可以想象孟灵休当时的心理阴影面积:“我是谁?我在哪?我交了个什么品种的朋友?”
史书没写孟灵休有没有当场吐出来,但写了他的反应:他看着自己浑身的新伤口,绝望地说:“这痂以后都给你留着!”(“灵休疮痂未落,邕即手取食之。灵休大惊,邕答:‘性之所嗜。’”)
这大概就是最早的“我为你痴,为你狂,为你哐哐撞大墙”的硬核版本:“我为你痛,为你伤,为你结痂给你尝。”

如果说坑朋友还属于“个人行为”,那刘邕对待下属的方式,就是纯粹的权力霸凌了。
为了获得稳定、可持续的“零食”供应,刘衙内创造性地发明了“疮痂KPI”。他定期下令鞭打他的下属和仆役,不是为了惩罚,只是为了让他们受伤、结痂,好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鲍鱼味薯片”。
这下属们找谁说理去?别人上班顶多是996,精神内耗。他们上班是直接物理损耗,还得担心自己结的痂够不够厚,味道合不合领导口味。这大概是史上最离谱的“办公室零食文化”。
刘邕这种货色就是南朝士大夫阶层放纵到极点以后出产的变态。我们今天仍然有人鼓吹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的名士风流,他们由于天生就是贵族,不用为生活奔波,为事业奋斗,因此精神空虚。

文化上,他们成天空谈,言之无物,但是人家偏偏自称是玄学。行动上,他们嗑药、淫乱、把放荡当做个性,把无理取闹称为追求自由。
虽然到了南朝宋,士族已经有所抑制,但余波仍在,故而能产生刘邕这种吃人血痂的变态,而他的友人、下属也放任他为所欲为,在这些人的价值体系里,刘邕的变态就叫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