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桃大喵学习记】,欢迎大家关注哟~,每天为你分享职场办公软件使用技巧干货!
——首发于微信号:桃大喵学习记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Excel数据进行汇总求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通过5个应用场景分享5个求和公式,简单实用轻松应对多种求和场景。
场景一:数字条件求和:大于/小于/等于
如下图所示,计算销售额大于8000并且小于12000的销售总额。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SUMIFS(C:C,C:C,">8000",C:C,"<12000")
然后点击回车即可

解读:
上面其实就是最常用的多条件求和场景,我们一般直接用SUMIFS函数就可以解决。
SUMIFS函数语法:=SUMIFS(求和区域,条件区域1,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
①条件使用比较运算符:>(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小于等于)。
注意: 运算符和数字要用英文双引号一起括起来。
②进阶技巧: 同样可以将">8000"替换为">"&G2,"<12000"替换为"<"&H2。在G2和H2单元格输入不同数值,即可灵活计算不同标准下的总额。
最终公式:=SUMIFS(C:C,C:C,">"&G2,C:C,"<"&H2)

场景二: 混合条件求和(文本和时间)
如下图所示,计算“销售一部”在2025/8/16之后的总销售额。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SUMIFS(C:C,B:B,"销售一部",D:D,">2025-8-16")
然后点击回车即可

场景三:通配符模糊匹配
如下图所示,计算“销售二部”中“张”姓员工的总销售额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SUMIFS(C:C,B:B,"销售二部",A:A,"*张*")
然后点击回车即可

解读:
"*张*"中的星号*是通配符,代表任意字符。这意味着只要姓名中包含“张”这个字,都符合条件。
场景四:排除特定项目:不等于<>
如下图所示,计算“销售二部”除去“刘备”其他员工总销售额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SUMIFS(C:C,B:B,"销售二部",A:A,"<>刘备")
然后点击回车即可

解读:
"<>刘备"表示“不等于刘备”。
这个公式完美诠释了多条件筛选的灵活性:既要满足部门条件,又要排除特定员工。
场景五:“或”逻辑的巧妙实现:数组条件
如下图所示,计算“销售一部” 和 “销售三部” 的销售额总和
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SUM(SUMIFS(C:C,B:B,{"销售一部","销售三部"}))
然后点击回车即可

解读:
①SUMIFS本身处理的是“与”关系,但我们可以用花括号{}构建一个常量数组{"销售一部","销售三部"}作为条件。
②这个公式会分别计算一部和三部的总和,返回一个包含两个结果的数据{一部总和, 三部总和}。
③最后再用SUM函数将这个数组里的两个结果加在一起,就实现了“或”的效果。
以上就是【桃大喵学习记】今天的干货分享~觉得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动动手指点个赞哦~。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留言,期待与你的每一次互动,让我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