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市场的“水”,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得多。
近期,江苏省药监局发布2025年第5号通告中,17批次化妆品被检出不符合规定。这已不是江苏第一次曝光问题化妆品,但每次看到这样的名单,依然让人心头一紧。
仔细审视这份问题清单,违规情形可谓五花八门。从陕西知医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思兰朵牌焕颜祛痘霜”pH值不合格,到广州花秀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两款甲油胶产品中检出二氯甲烷;从广州市铂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捷豆清祛痘焕颜套盒”中违规添加氯霉素,到广州彰彩保健化妆品有限公司“彰彩焗油染发霜(雅致栗棕)-植物调理型”非法使用2-氨基-3-羟基吡啶;更有广州市嘉嘉化妆品有限公司“膳肤乐沙棘蛋黄油”中检出黄体酮,以及立菲化妆品(广东)有限公司“康之本去屑清洗发浸膏”中非法添加新康唑等激素成分——这些看似专业的化学名词背后,潜藏的是对消费者健康实实在在的威胁。
更让人担忧的是,有些企业似乎早已“金蝉脱壳”。比如,标称江苏娇颜芭比化妆品有限公司在“贝蓓爽宝宝嫩肤水水霜”中检出特比萘芬,产品不合格,企业竟早已注销。企业都不存在了,产品却还在市场上流通,这让消费者情何以堪?
同样令人费解的是,包括广州市铂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玉洁化妆品厂在内的多家企业,在被通报前就已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中,广州市白云玉洁化妆品厂更是监管部门处罚名单上的“常客”。
企查查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至2021年间,该厂就受到监管部门多达7次处罚,涉及未按注册或备案的配方及技术要求组织生产、标签成分与实际配方不符等违规行为。具体而言,其生产的“英歌染发膏”经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验,对苯二胺、间苯二酚、间氨基苯酚等项目不符合《化妆品监督抽检工作规范》(食监办药化监﹝2017﹞103号)要求,且未检出标签标识的染发剂对苯二胺。此外,该厂还因未取得批准文号擅自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未能提供相关产品的《国产特殊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等行为被责令整改。
而在本次抽检中,该厂生产的英歌染发膏(咖啡色)(国妆特字G20210547)对苯二胺成分比对不合格,英歌染发膏(褐色)(国妆特字G20191105)中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盐酸盐、2,6-二氨基吡啶、4-氨基-2-羟基甲苯、N,N-双(2-羟乙基)对苯二胺硫酸盐等成分比对也不合格——这些情形与以往违规行为如出一辙。
面对屡教不改的“问题专业户”,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它们能够一再生产不合格产品,持续在监管视野中“游走”?
这些“问题专业户”为何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生产不合格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抽检中,菌落总数超标问题频现。江苏博后智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爱后多肽蓝甘菊舒缓柔肤水、苏州市新兴保健品厂生产的苏宇牌金银花痱子粉、常州市蓝宝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蝶妍维生素E乳等产品均因此上榜。作为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如此基本的卫生标准都达不到,企业的生产环境和质量意识令人质疑。
从销售渠道来看,这些不合格产品遍布美甲店、美容美发用品店、母婴店,甚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特别是“思兰朵牌焕颜祛斑霜”,直接在拼多多店铺销售,再次敲响了线上化妆品监管的警钟。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其化妆品市场的规模不容小觑。正因如此,监管更应走在前列。省药监局表示,已要求相关企业采取召回、暂停销售等措施,并对不符合规定原因开展调查。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关心的是:这些产品究竟流向了哪里?已经使用了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健康是否受损?未来如何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化妆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它直接作用于人体,关乎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当企业在成分上动手脚,在监管上钻空子时,他们或许忘了最基本的商业伦理——诚信。
监管不能总跟在问题后面跑。对于已被注销仍流通的产品,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对于真假难辨的“李鬼”产品,我们需要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更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更透明的信息公示系统。
消费者在选购化妆品时也要擦亮眼睛,尽量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对价格异常低廉、宣传功效神奇的产品保持警惕。毕竟,脸只有一张,健康才是最贵的化妆品。
这份不合格名单,既是一次曝光,更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部分企业的侥幸心理,也照出了监管的任重道远。希望下一次的抽检,我们能看到的不只是问题数量的减少,更是整个行业生态的改善。
毕竟,美丽不该以健康为代价。
图源:豆包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