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倪玉

“雷锋辅导我一生,我要一生弘扬雷锋精神……”“我对雷锋有着深厚的感情。雷锋接受我们的邀请,亲自辅导我们。这是我们无上荣光。自然,传播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25年9月28日,77岁的陈雅娟将自己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雷锋辅导我一生》(2024年第3版)一书亲手签名赠送给我,她亲切的交谈、坚毅的目光中充满着弘扬雷锋精神的执着。陈雅娟是雷锋生前直接辅导过的学生,她的人生轨迹与“雷锋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从童年时被温暖照亮,到青年时沿着足迹奋进,再到晚年仍坚守弘扬雷锋精神,她用六十余载的行动证明。被雷锋辅导的时光是起点,而传承雷锋精神,才是她毕生的课题。
曾被雷锋十分亲切的称呼为健姐、湖南省总工会原副主席、全国劳模冯健在给陈雅娟第一版《雷锋辅导我一生》出版作序中这样写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陈雅娟自觉地接过雷锋精神接力棒,无论是学生时代,还近20年的军旅生涯,以及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懈地学雷锋,以雷锋为榜样,像雷锋那样做事做人,并把宣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在退休以后的生活中,陈雅娟一以贯之地经受住了生死关、苦乐关、家庭关、荣誉关和金钱关的考验。” 陈雅娟处处以雷锋为榜样,把事业心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把爱心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先后被沈阳军区评为学毛著积极分子、学雷锋积极分子,军区司令部学雷锋先进个人,辽宁省学雷锋模范(金质奖章)、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学雷锋标兵,全国模范转业干部、全国烟草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金星奖章,以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校外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1960年初,刚到抚顺当兵不久的雷锋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模范战士”,通过一年多的历练,雷锋不但成为部队节约标兵、忆苦思甜标兵,还当选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8月,刚升入小学五年级的陈雅娟随整个班级从望花区中心小学转到了新建的望花区本溪路小学(现雷锋中学),时任少先队副大队长的陈雅娟曾作为学生代表之一到部队聘请雷锋等解放军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原计划要聘请包括雷锋在内的5名解放军担任辅导员的,最终部队首长只批准了雷锋和其他3名战友们担任校外辅导员,陈雅娟心想尽管少一名只要有雷锋就行。后来雷锋又担任了陈雅娟所在的五年四班的辅导员,她与雷锋接触的机会更多一些,也才让陈雅娟与雷锋留下了那么多难忘的深刻记忆。
聘请校外辅导员大会上,陈雅娟又有幸作为少先队员代表亲手为雷锋系上红领巾,当时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雷锋用带着湖南口音亲切问她“上几年级了,叫什么名字”,她的心情才渐渐平静下来。这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雷锋、见到英雄,雷锋叔叔“个子不高,圆脸、单眼皮,笑起来眼睛快眯成一条缝了,让人感觉特别亲切”这场景一辈子都清清楚楚地记在了陈雅娟的心里。陈雅娟与雷锋一直相处的很近。她与雷锋一起阅读《解放军画报》的同框照片,在雷锋牺牲前的2个月就已刊登在1962年5月30日的《解放军报》头版上。雷锋牺牲后这张照片又分别刊发在1963年3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1963年的《民兵之友》、1964年《辅导员》杂志的封面。以及后来的各大报刊杂志及书籍上,成为经典。

陈雅娟深情回忆道:“雷锋给同学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在聘请辅导员大队会上,雷锋给同学们讲自己的苦难童年,七岁就成为了一个孤儿……教育同学们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给同学们讲战斗英雄的故事,雷锋还带学生们一起参加劳动,一起玩游戏、讲节约箱的故事,告诉大家“艰苦朴素是美德,还帮助班里建立“三件宝”鼓励同学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后来雷锋还送给陈雅娟所在的五年四班毛主席著作单行本“老三篇”《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鼓励同学们从小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学生,这对她自己和同学们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雷锋还与学生们畅谈理想,至今铭刻在陈雅娟的脑海里。当听到有的同学长大要当作家、工程师、老师、医生、画家等回答后,雷锋他反问大家“为什么没有人想当工人、农民的呢?”雷锋打开话匣子,很动情的讲道:“同学们,千万不能忘了,今天我们吃饱肚子不挨饿了,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下的粮食养育了我们;我们穿上衣服不挨冻了,是工人叔叔用辛勤劳动织成的布才使我们有衣服穿了。是劳动人民养活了我们!劳动最光荣!你们一定要记住,长大了,不管干什么只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只要是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干什么都是光荣的,都是有出息的,都是为人民服务!” 我们边听边想,雷锋叔叔说得对啊。雷锋还郑重地叮嘱同学们:“不论将来干什么工作,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是人民的勤务员,一定不能做高高在上的人”。
陈雅娟当场也急着问雷锋:“部队要不要女兵,我长大也要像您一样去当兵!”后来就在记者张峻给陈雅娟和雷锋拍一起看解放军画报照片时对她说:“雅娟你不是长大了想当兵吗,只要努力加油,你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陈雅娟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并因此而激发了她日后坚持不懈像雷锋一样争当毛主席好战士的信心和决心。
1962年8月13日,陈雅娟和同学去部队看望雷锋,临走时特意嘱咐他“别忘了后天参加我们的开学典礼”,雷锋笑着答应“放心吧,忘不了”。可谁也没想到,8月15日噩耗传来——雷锋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2岁。8月17日,陈雅娟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公祭雷锋同志大会,在向雷锋遗体告别时她实在忍不住失声痛哭。1964年4月5日,抚顺市各界在新迁雷锋墓前举行万人纪念大会,陈雅娟荣幸的代表全市20万少年儿童向雷锋烈士献词致敬。



雷锋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位叫张士霞的大娘孤苦伶仃,她的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雷锋得知情况,一有空就去帮张大娘挑水,侍弄菜园子,还把部队发给他的苹果送给张大娘吃。他还对张大娘说:等他服完兵役复员后,就把户口迁来安家落户,伺候张大娘一辈子。“雷锋不在,还有我”,陈雅娟和同学们化悲痛为力量,自发地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学雷锋小组,继续为张大娘提供帮助。后来,陈雅娟转业回到抚顺后,又继续照顾大娘,还帮助操办过92岁、98岁和100岁生日,张大娘102岁仙逝,老人家非常感谢雷锋、因为部队、因为国家,自己的生活过得格外精彩。

“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1968年,18岁的陈雅娟循着雷锋的足迹参军入伍,成为原沈阳军区通信总站长途电话连的一名女兵。拿到入伍通知书那天,她捧着通知书来到雷锋墓前,轻声告慰老辅导员:“我当兵了,请您放心,我一定要像您一样,努力当好这个兵!”
近20年的军旅生涯中,陈雅娟当过话务员、炊事员、饲养员、学员、区队长、干事、教员等,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她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一定要像雷锋那样,做一颗闪光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担任炊事员和饲养员时,脏活累活她总是抢着干。和男同志一样,她也曾背过一百多斤重的大麻袋,也拿过一尺多长的杀猪刀杀过猪。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响了,陈雅娟刺破手指写血书,坚决要求参战上前线。来到珍宝岛她担任前线总指挥所的话务员,不管生活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战事如何紧张,任务多么繁重,一想起雷锋,她的心里就暖暖的。除了正常值班之外,她们还要和男战友一起挖战壕、修掩体、架线、撤线。




雷锋当年想去福建前线这个终生未了的夙愿,陈雅娟不仅替他上了前线,还获得了一次嘉奖,为雷锋弥补了这个巨大的遗憾。“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想起辅导员心里就暖暖的,浑身是力量”,靠着这股信念,陈雅娟在部队屡获嘉奖,先后被评为沈阳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学雷锋积极分子;军区司令部学雷锋先进个人、五好战士等。
1987年1月,陈雅娟告别军营转业到抚顺市烟草专卖局,先后在政治处、公司办公室任副主任,后来担任局专卖办公室主任兼烟草市场治安派出所所长。当时走私、制假贩假一时很猖獗。一次,一名烟贩因非法倒运卷烟被查扣后,闯进办公室威胁她说:“今天必须把扣的烟如数还给我,否则老子跟你没完!我刚从监狱出来,什么都不怕!”陈雅娟毫无惧色:“我也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死都不怕,难道还怕你不成!”铿锵话语当场震慑了对方。
面对烟贩的“糖衣炮弹”,陈雅娟始终坚守底线:从当所长到后来走上局领导岗位在主抓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的十几年中,没喝过烟贩子一口水,没收过一份礼、一分钱”。在她办公室墙上挂着的雷锋照片,是她的精神坐标,她常说“打铁首先得自身硬”,几十年中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她经历了生死关、苦乐关、家庭关、荣誉关、金钱关的考验,“五关不过非雷锋传人”。

作为一名女性,陈雅娟格外珍惜当年组织对她偏得和历练,当烟草市场治安派出所所长全国烟草行业第一个,当烟草专卖办主任及主抓专卖的女副局长在辽宁省烟草系统也算是第一个,在抚顺女军转干部走上副局级实职岗位上的也是唯一。陈雅娟牢记自己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她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只能给雷锋争光,决不允许自己给辅导员雷锋添污点!她所在的派出所先后被公安局评先进集体,本人被评为优秀所长,专卖办公室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她自己更斩获“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全国烟草专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回到抚顺后,不管是遇到好事、喜事,还是挠头事、伤心事,甚至受了委屈,陈雅娟经常会一个人或约上几好友,到雷锋的墓前静静地站一会儿,默默地和自己的辅导员雷锋聊聊,很快就感觉心里敞亮多了。陈雅娟总是觉得,雷锋这些年始终没有离开自己,他总在辅导着她、关注着她、指导着她,给她力量和勇气,让她做好本职工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闪亮的螺丝钉。

“学雷锋不是坐而论道的理论课题,而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实践问题。”“人民赞美雷锋、怀念雷锋,实质上是在呼唤雷锋。”随着年岁增长,陈雅娟对雷锋精神的领悟愈发深刻,她深刻的意识到:“光自己做还不够,还要让更多人知道雷锋的故事,让雷锋精神代代传。”退休后,她写下27万多字的回忆录《雷锋辅导我一生》,书中没有华丽辞藻,只有与雷锋相处的点滴细节,那一件件一桩桩和雷锋在一起的往事。还有有感而发的人生感悟。课堂外的劳动场景、临别时的谆谆叮嘱……这些真实文字让读者触摸到有温度的雷锋形象。陈雅娟经常带着新版书籍走进社区开讲,引发热烈反响。2025年9月27日-29日,《雷锋》杂志创刊10周年总结交流活动在辽宁雷锋干部学院举办,陈雅娟受邀参加,我们一见如故,自己也因此有机会与陈雅娟面对面的交谈,不仅一起合影留念,还获赠了2024年第三次再版的《雷锋辅导我一生》一书。
陈雅娟少年时代就有幸结识雷锋,在雷锋的言传身教、雷锋精神的陶冶感染,她的人生得到了净化和升华。雷锋精神,不仅教育、影响了她的一生,也改变和成就了她的人生。陈雅娟成为全国各地许多大中小学校的辅导员,她坚持不懈传播雷锋精神,身体力行、风雨无阻,成为学雷锋道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60多年来,陈雅娟矢志不渝弘扬雷锋精神,在小学课堂上,她举着老照片讲“雷锋叔叔的小扳手”;在部队营区,她和年轻战士分享珍宝岛的战斗经历,鼓励他们“像雷锋一样当合格军人”;在社区讲座中,她结合志愿服务说“雷锋精神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她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就是讲雷锋的故事,告诉孩子们雷锋的事迹是真实可信的,学雷锋是人生正确的选择。她送给孩子们第一件礼物,就是和他们一起动手做节约箱,把雷锋的“三件宝”——节约箱、针线包、储蓄箱——传承给孩子们,教育孩子们自觉养成爱勤俭,爱节约的好习惯。“成由勤俭败由奢”,爱国,落实到具体生活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孩子们也才能因此入脑入心入行。
陈雅娟退休后比在岗时更忙碌,曾任抚顺市学雷锋典型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会长;现任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顾问、《雷锋杂志》顾问、辽宁省雷锋干部学院客座教授、雷锋旅学雷锋活动特聘顾问、抚顺市关心下一代弘扬雷锋精神报告团副团长等;先后受聘兼任全国170余所大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校外辅导员、多所学校的名誉校长、党支部书记及顾问。截至目前,她累计宣讲雷锋精神超2000场,听众逾百万人次。


来自全国各地参加活动的邀请源源不断,陈雅娟的日程被排的满满的,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是在线上线下甚至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只要有邀请,那怕只有一个人要听她都耐心讲。她总是克服一切困难去宣讲雷锋事迹,让更多人知雷锋、懂雷锋、了解一个真实的雷锋!并用她诠释雷锋精神的实践经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如今陈雅娟毕竟也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家人、同事、朋友们都很关心她,纷纷劝她注意身体,也该好好休息了,她却笑着回应:“学雷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要我还能走能动,讲雷锋的故事,传承雷锋精是自己一生的使命和责任。”
陈雅娟与共和国同龄,更与共和国同色。岁月的风雨不曾让她褪色,生活的阴晴不曾让她变色,四季的冷暖不曾让她换色。她只有一种本色:赤色。在她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永恒的榜样,就是雷锋!从被雷锋辅导的学生,到一辈子弘扬雷锋精神的“代言人”,陈雅娟的人生是对雷锋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她用一生证明:雷锋精神从来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能照亮每个人人生的光——只要有人愿意接过这束光,它就会永远明亮。



☆ 本文作者简介:倪玉,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连会议展览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主择业教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用名:王玉,笔名:海无边、宁浦。军旅20载,3次荣立军功。曾任10余家报刊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32部,发表作品1000余篇,获征文奖近100项。从事会展业20多年,撰写策划案、材料及推文超100万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