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了。就在2020年长江禁渔刚开始的时候,人们那时候是绝望的,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条大江的生态还会不会回到原本的样子,那时候,几乎听不到江豚的消息,江面之上,也几乎看不到有鱼儿翻腾,就更别说大鱼了。
如今,5年过去了。禁渔10年已经过去了一半时间,这就和人们上学时候一样,一个学期到了一半的时候,就要进行期中考试了。那长江禁渔进行到第五年,这份其中考试的考卷,成绩怎么样?还合格吗?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江豚数量止跌回升,鱼群多到能“染黑”水面……这些变化,正在我们母亲河上真实发生。
微笑天使归来,江豚一口咬住20厘米大鱼。
先说一个让很多人牵挂的小家伙——长江江豚。它那微微上翘的嘴角,像永远在微笑,所以也被大家叫作“微笑天使”。
但在禁渔之前,它们的处境可一点也笑不出来。由于食物短缺、栖息地被破坏,江豚的身影越来越难见到,一度走到了灭绝的边缘。

好在,转机来了。禁渔五年,江豚家族终于迎来了复苏。最新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实现了“历史性止跌回升”,现在已经达到了1240多头。
这就说明,我们5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一切都是有用的,长江江水已经用黑压压的鱼群在回报我们,那个充满生机的长江又回来了!
其实,早在今年9月,就有人在网上发过视频,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长江湖北黄冈段,一位环保志愿者用无人机拍下了罕见的一幕:一只江豚在水里几经周旋,最后一口咬住了一条20厘米长的大鱼,饱餐一顿。

不就是江豚觅食嘛?有啥大不了的!你可别小瞧了这个场面,别说觅食了,就在5年前,我们可是连江豚的面都难寻。更别说还有机会被人亲眼看到并且拍摄记录下来了。这条20厘米的鱼,就是长江生态正在快速恢复的最好证明。
鱼群多到“染黑”江水,珍稀鱼类也回来了。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片水域能有江豚活动,前提条件就是这江里的鱼儿足够多。而这一点,5年时间,让长江终于恢复了生机。也没让人失望。

如果你去到四川宜宾,在金沙江和岷江交汇的地方,可能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水面上黑压压一片,不是污染,而是成千上万的鱼群在翻腾抢食!当地市民和媒体都见证了这一盛况,鱼儿多到能把一片水域“染黑”。
这在五年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那时候,长江里的鱼别说形成规模,连鱼苗都难觅踪影。很多临江而生的渔民,捕鱼的网子越来网格越密,可捕捞上来的鱼儿却越来越小。
如今,不仅鱼的数量越来越多,连鱼的种类也更丰富了。

曾有报道说,长江里曾经罕见的长江鲟、胭脂鱼等12种珍稀鱼类,现在都重新出现了。
那么评价水体质量,中国人更加倾向于询问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数量,以及分布。可惜,5年前四大家鱼几乎难觅踪迹,而现在,它们在长江中游的卵苗资源量,已经是禁渔前的6.2倍!这一切都说明,长江正在重新变回那个充满生机的水下乐园。

十年之后,还要不要开放捕捞?
现在长江里的鱼儿越来越多了,于是就有人动了脑筋:十年禁渔期满之后,长江还要不要重新开放捕捞?现在已经第五年了,长江里的鱼越来越多,要不要开个口子,哪怕是垂钓呢?

目前,官方的态度非常明确:在十年期限到来之前,绝对不开放。但对于十年之后怎么办,还没有最终定论。
然而人们对此却意见分两种,有人认为,资源恢复了,那就可以和以前一样了,实在不行,少打点。垂钓者希望自己能重回岸边。但也有人觉得,我们好不容易才把长江从生态崩溃的边缘拉回来,一旦重新放开,那种“合理”的尺度真的能把握住吗?

圈叔认为,现在只是有了一点点恢复,如果管理稍有松懈,会不会只用几年时间,就让这五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也许,最好的方式并不是重新拿起渔网,而是继续维持禁渔的大方向,探索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比如发展生态观光,让人们在岸边就能欣赏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盛景。
保护,永远比索取更有力量。
未来五年,以及十年之后的路怎么走,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决心。但至少现在,我们可以欣慰地说:那个水清鱼跃、江豚欢笑的母亲河,正在回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