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相比任正非,很多老板都像是文弱书生:你不强势,就带不好队伍!

参加一个创业者聚会,大家坐着聊天,每个人看起来都文质彬彬,探讨一些高大上概念,说着一些有哲理的话。我突然就觉得很乏味,我

参加一个创业者聚会,大家坐着聊天,每个人看起来都文质彬彬,探讨一些高大上概念,说着一些有哲理的话。

我突然就觉得很乏味,我一开始以为是我修养不够,但越琢磨就越认识到这其中有个“气场”的问题。

比如说大家讲一件事会从各个方面分析,这样貌似考虑周详,很全面,很有理性,可实际上是纸上谈兵。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夜里想了千条路起来依旧磨豆腐,聪明人的特点就是想得多,老想着什么“万全之策”,结果就成了行动上的矮子。

要知道,实践出真知,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先做起来再说。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把什么都想清楚。

任正非43岁创业,最初也没有想着要做通信设备,后来碰到机会,想着通信市场很大,人们都有沟通的需求,就做了这件事。

虽然偶然背后有必然,但要说任正非在1987年就考虑到了华为几十年后的局面,恐怕也不可能。

任正非是行动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碰到困难克服困难,如果他左思右想,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缺乏胆量,那就不会走创业这条路了。

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归纳,于是慢慢有了战略,战略都是从战术开始打,有了实践后才有理论,我们现在讲任正非是战略家、思想家,不要忘了任正非也有个成长的过程。

想得到容易,说得对不难,最了不起的是把事情做成。

老板带队伍必须是强势的。

任正非的脾气众所周知,七八十岁的任正非跟四五十岁的任正非在脾气上是不一样的,据华为前副总裁李玉琢所述,任正非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是客气的,很有亲和力,但在工作中却非常强势,发起火来犹如雷霆暴雨一般:

“他的强势、多变、暴烈、狂热,让你心生不安的同时,又无法拒绝他的要求。”

不过李玉琢也承认任正非这种风格和作风“积极的成分是主要的”,他是不断施加压力,给下属加担子,激发其潜力,尽快取得成功。

从事实和结果看,任正非的强势并不是像其他人靠拍桌子、吹胡子瞪眼吓唬人,而是为了胜利,毕竟唯有胜利才能树立真正的威信。很多人不明白这点,只是拿钱去砸人,拿权去压人,这样终究是行不通的。

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强势的老板,如果过于强调所谓的民主,那就容易变成庸俗。

慈不掌兵,把胜利当成信仰。

胜取决于坚如磐石的信念,信念来自于专注。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创业带队伍就是要把胜利当成信仰。

很多老板都渴望成功,但他们考虑的都是资金、机会、技术、人才、关系等外在的条件,唯独是忽略了内因,内因才是根本。

任正非创业时候有什么呢,无背景无资本无技术,他凭什么能够把一个小公司做成世界五百强,在通信行业一枝独秀?事在人为,老方说任正非就是有信念,他从一开始就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敢于去拼搏,人生难得几回搏。

当然孤注一掷也要看各人的判断力,把公司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城墙口”是需要正确判断的,而正确的判断在于深刻地洞察和理解。

总之,老板以胜利为信仰,就像李云龙带独立团一样,大家就敢于打胜仗。在管理上,就是谁行谁上,谁不行的谁就下来,这样最简单也最有效。否则就是慈悲生祸害了,对员工对公司都不好。

人有了信念,自然就内心强大。

创业者有想法就要去做,不要畏首畏尾,而等你把想法变成了信念,除此之外,不再东张西望,心系一处,那你自然就有了战略和原则,从而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样外在的表现就是强势,说话声如洪钟,干脆直接,特别真诚,也特别自信。而在别人眼里,就是非常有威严,让人不敢小觑。

其实不只是创业开公司,老方说任何团队都应该这样,比如我们看乔丹在球场上那种统治力也非常强,如果他是那种很温柔很娘娘腔的作风,肯定不能带着团队赢得胜利。被人说霸道不要紧,哪怕被人骂,被人讨厌,在胜利面前也都无所谓。

所以不要那么四平八稳,考虑太全面没用,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毫无价值。

最后,虚伪、伪装的人成不了企业家,也不能凝聚共识,赢得下属的信任,带好队伍,也就取得无法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