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东这局势啊,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前脚叙利亚南部刚消停点,后脚也门胡塞武装又给以色列来了一记狠的。当地时间7月18日晚,特拉维夫以南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突然拉响刺耳警报,一枚“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划破夜空直奔机场而来。这可不是演习,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事后高调宣称,这枚导弹精准命中目标,直接让机场瘫痪了好几个小时,上百万以色列人慌慌张张往防空洞里钻。
要说这胡塞武装,最近简直成了以色列的“心腹大患”。从今年3月以色列重启对加沙的军事行动以来,他们已经发射了60多枚弹道导弹,专挑以色列的机场、港口这些要害部位下手。就拿这次来说,“巴勒斯坦-2”导弹速度极快,以色列的“箭”式反导系统和美军的“萨德”系统都没能拦住,最后还是靠“铁穹”系统在最后关头勉强拦截,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还是让机场乱成了一锅粥。有现场记者拍到,航站楼玻璃碎了一地,行李散落得到处都是,乘客们抱着孩子在混乱中找避难所,那场面跟电影里的灾难片似的。
以色列这边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就在袭击发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20日,以色列空军突然对也门红海沿岸的荷台达港发动空袭,这可是以色列首次直接打击也门本土目标。以军F-35战机呼啸而至,把港口的起重机、燃料库炸了个稀巴烂,摆明了是要给胡塞武装一点颜色看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是放出狠话:“敌人应该明白,没有以色列的‘长臂’够不着的地方。”这话里的威胁意味再明显不过了。
可胡塞武装也不是吃素的。7月21日,他们马上还以颜色,用多枚弹道导弹击中了以色列南部城市埃拉特的重要目标。埃拉特可是以色列红海沿岸的经济重镇,这一下子直接戳中了以色列的痛处。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更是撂下狠话:“只要以色列不停止对加沙的侵略,我们的导弹就不会停。”这一来一回的较量,让整个中东局势瞬间剑拔弩张。
其实,这事儿的根子还是在巴以冲突上。胡塞武装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加沙的捍卫者”,他们多次强调,只要以色列不解除对加沙的封锁,不停止军事行动,就会持续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从战略层面看,胡塞武装这招“围魏救赵”还真挺奏效。以色列原本以为把主要精力放在加沙就能解决问题,没想到胡塞武装在红海方向不断制造麻烦,逼得以色列不得不分心应对。
国际社会对这事儿也是反应不一。美国一边忙着在叙利亚南部斡旋停火,一边又给以色列撑腰,暗戳戳支持他们对胡塞武装采取行动。欧盟则忙着催促伊朗重返核谈判,想通过施压伊朗来间接遏制胡塞武装。最尴尬的要数那些国际航空公司了,德国汉莎、英国航空这些大公司,要么暂停飞往特拉维夫的航班,要么把飞机改道去阿联酋,生怕被导弹误伤到。
说到网友的反应,那可真是炸开了锅。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调侃:“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是不是去看世界杯了?怎么连个导弹都拦不住?”还有人拿胡塞武装的战术开玩笑:“他们这是在玩‘游击战2.0’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以色列防不胜防。”不过也有不少人担心,这样的报复循环会让整个中东陷入更深的危机,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地方倒下,接着就会有更多地方跟着遭殃。
专家们对这事儿的分析也挺到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李子昕就指出,胡塞武装的行动其实是加沙冲突的外溢效应。只要加沙的问题一天不解决,红海危机就很难真正平息。军事观察员滕建群则认为,以色列这次空袭也门,释放了一个危险信号,很可能会让冲突范围进一步扩大,甚至把伊朗、美国这些大国都拖进来。
现在的情况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拔河比赛,以色列和胡塞武装都咬着牙不松手。以色列想通过军事打击彻底消灭胡塞武装,可胡塞武装背靠伊朗,又擅长打低成本的消耗战,让以色列陷入了“打不死、赶不走”的困境。而胡塞武装呢,虽然每次袭击造成的实际损失有限,但心理威慑效果却不小,让以色列的民众整天生活在警报声中,这对以色列的社会稳定也是个不小的冲击。
这场冲突的未来走向,现在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很清楚,中东这块“火药桶”,只要巴以问题不解决,就随时可能被点燃。就像网友说的:“导弹可以拦截,但仇恨和矛盾怎么拦截呢?”或许,真正的解决之道,不是在战场上分出胜负,而是坐下来好好谈谈,毕竟,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永无止境的恐惧和战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