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财产分割和抚养费计算,需遵循“公平分割财产、保障子女权益”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一、财产分割:先分“个人”与“共同”,再算比例1.明确财产范围
共同财产:婚姻存续期间(领证至离婚)的工资、奖金、投资收益、房产、车辆等,无论登记在谁名下,均需分割;
个人财产:婚前财产、他人明确赠与一方的财产(如指定给女方的嫁妆),不参与分割。
2.计算分割方式
均等分割原则:先算共同财产总价值,再平均分配。例:共同存款40万+房产200万,总价值240万,原则上双方各得120万;获房产一方需向另一方支付120万折价款。
特殊调整:若一方对财产贡献大(如独自还贷)、或对方隐藏转移财产,可适当提高分割比例;同时会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

1.支付期限
一般支付至子女18周岁;18周岁后若仍在校就读、无法独立生活,需继续支付。
2.金额计算标准
核心参考三项:子女实际需要(生活、教育、医疗)、父母负担能力、当地生活水平,具体比例如下:
有固定收入:月总收入的20%-30%;抚养两个及以上子女,比例可提至不超过50%。例:月收入1万,抚养1个孩子,抚养费约2000-3000元/月。
无固定收入:按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计算。
特殊情况:可协商一次性支付(如用房产折抵),或根据物价上涨调整金额。
三、实操建议列财产清单:梳理共同财产明细(含价值、归属),避免遗漏;
细化抚养费约定:在协议中明确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的分担比例(如各承担50%)及支付方式(按月/季度);
签书面协议:将财产分割、抚养费约定写入《离婚协议书》,确保法律效力,减少后续纠纷。
财产分割关键是“厘清范围、公平估价”,抚养费关键是“保障孩子生活不下降”。优先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法院判决,确保结果合法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