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上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意思是说:名利和健康,哪个更珍贵?健康和财富,哪个更重要?得到和失去,哪个更有害?过分追求必会付出巨大的损耗费,过分地敛财,必会快速地失去。
人们在年轻时总以为拼尽全力才不会辜负生命,硬扛一切才能算做能干。
等到身体承受不住,这才明白:生命就像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就越早。死撑硬扛的人,最后都会落下一身伤痛。
行事有度,惜身惜福,才能保一世平安顺遂。

相传春秋时期的鲁班,从小就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七岁时就能用木头刻出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十岁时就能打造精巧的机关锁具。
有一次,鲁班刻了一只木鸟,轻推机括,这只木鸟竟然趁风而起,在空中盘旋三天三夜都不落地。楚王听说了这事,亲自召见鲁班,抚掌惊叹道:"此非人力所能及,必是神助!"从此,鲁班名扬天下。
声名鹊起之后,鲁班对技艺的追求也越发拼命,他常常饭不吃觉不睡,整日整夜地在作坊中钻研技艺。由于长期接触木屑和胶漆,他的双手布满了伤痕,因为长时间盯着细物,他的视力也越来越模糊。家人都劝他多休息,他却不肯,认为:"匠人之道,不进则退。我必须做到最好。"
后来,鲁班的技艺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由于长期接触有毒的胶漆和木屑,他的双手溃烂了,皮肤也剥落了,疼痛难忍。更可怕的是,他的视力急剧下降,最终几乎失明。
临终前,他躺在病榻上,对弟子们叹息道:"我这一生,都在和木头较劲"
能干的人,往往死在能干上。
越是用力证明自己的人,越是容易自我消耗”。
过度追求“能干”,本质上是对生命的透支。

《黄帝内经》上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养生,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顺应自然,适度锻炼,饮食节制,作息规律,不要过度劳累,这样才能形神具备,长命百岁。
人生需要平衡,追求卓越没错,但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不要觉得工作离不开你,这世界离了谁都照常运转,而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无法复制,更不能重来。
很欣赏这句话:“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归根结底属于那些身体好的、活得久的!”
人生最终拼得不是财富,而是身体。

弘一法师曾经说:“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剩;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牵挂太多。”
生命的能量是有限的,多用一分,就少一分,太过拼命,减少的都是你本不充裕的生命能量,透支了健康,钱,有人花,罪,却只有自己受。
人活一世,如草木一秋,何必争强好胜?
不必太能干,不必太完美,留一份空白给生命,留一份从容给自己。
钱财可散,健康难买;功名可弃,平安难得。
愿你能干但不逞强,付出但留有余地。活出张驰有度的人生。
📌关注我,一起读经典,悟人生,修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