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
众所周知,每年军训的时候总会“炸”出来一大群“显眼包”。比如:年年都有的军训保留节目——顺拐~
今年“军训迷惑行为大赏”,又诞生一员猛将,顺拐算啥,人家直接“外拐”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侵删)
网友评论:
● 见过顺拐的,没见过外拐的
● 他干甚去?
● 大脑:听我指挥!左手:遵守交规?右手:谁的骨灰?左腿:往那边追?右腿:哪呢刘亦菲?
● 第一次这么直观看到感统失调。
军训中的“现眼包”们虽然可爱,给网友们带来欢乐。但是顺拐、外拐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01
肌肉力量持续下降
感统失调问题日益普遍
如今的孩子,相较于80、90后,甚至于00后,运动装备和兴趣班选择丰富,身高、体重数据也在持续增长。
但他们的肌肉力量与感觉统合能力正在面临不容忽视的危机。
如果以立定跳远作为肌肉力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近20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肌肉健康水平正持续下滑。
与此同时,身体活动不足、屏幕时间增加、自由户外游戏减少等问题,也在无形之中阻碍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感统是儿童学习技能、控制行为、稳定情绪的基础。
肌肉力量弱、感统失调,这两者看似独立,实则紧密关联。
运动不足直接导致感统刺激缺失。孩子缺乏翻滚、奔跑、攀爬、跳跃等多样化身体体验,致使:
● 大脑双侧分化不良,即大脑左右半球协同功能不成熟,无法高效整合感觉信息与发出准确运动指令。
这使得孩子在接收感觉刺激后,难以做出协调、精准的动作回应,从而出现“顺拐”“外拐”等动作不协调的表现。
● 前庭觉发展不佳,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平衡感差、书写困难;
● 本体觉输入不足,可能造成身体概念模糊、动作笨拙、情绪调节能力弱;
● 触觉刺激缺乏,可能引发触觉防御(排斥接触)、社交退缩或注意力问题。
这些感统层面的困扰若未得到及时干预,会进一步削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与信心,形成“不愿动→体能差→更不愿动”的恶性循环。
02抗阻运动与感统训练结合 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必须从提升肌肉力量与优化感统功能两方面共同入手。
抗阻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肌肉质量与骨骼强度,其动作模式本身也是极佳的本体觉和前庭觉训练。
抗阻运动并非特指健身房“举铁”,而是泛指一切需要克服阻力的动作模式,例如:
•使用弹力带、实心球、小哑铃等器械;
•利用自身体重进行的俯卧撑、平板支撑、深蹲、引体向上等;
•各类跳跃、支撑、推拉、搬运等复合性身体活动。
这些动作在有效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也在持续向大脑传递本体感觉(感知身体位置与用力大小)与前庭感觉(感知平衡与空间方位),是天然的感统整合训练。
一般从7–8岁起,当孩子能够理解指令、正确模仿动作时,便可系统引入抗阻与感统相结合的活动。
这里有一些改善游戏供参考。
小兔子跳跳
让孩子沿着地板缝隙或沿着一根跳绳,先用手支撑地面移动上半身,然后再移动腿部、向前迈步。
这个游戏对孩子上下身体的分化能力、肢体稳定能力和协调性都有很好的帮助。

小螃蟹过河
让孩子手脚撑地向前爬行,爬行的同时要拿出呼啦圈里的沙包,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同时提升视觉空间感知能力。

请注意!倒车!
在地上把几本书间隔50厘米放好,让孩子倒着跨越过书本,可以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动作计划能力。
03特别注意事项在带孩子开展相关训练时,需重视以下几点:
1.尊重发育差异:每个孩子感统需求和运动能力不同,应避免横向比较,允许从适合自身水平的难度起步。
2.警惕疼痛与不适:特别注意任何关节或生长板部位的疼痛,及时调整强度。感统训练中若孩子出现强烈抗拒或情绪反应,需重新评估刺激方式。
3.寻求专业指导:如孩子已存在明显的感统失调或动作困难,建议咨询康复师、感统训练师或体能教练,制定个别化方案。

▽
通过科学设计的力量感统整合活动,我们不仅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肌肉力量、改善感统能力,更是在帮助他们构建自信、专注、协调的身体与大脑。
为其终身健康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