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事到现在,走向基本上清晰了。
当事人张先生在2025年10月20日第二次向华南理工大学举报,要求把黄某兴的学籍给开除了。
我感觉这个要求,华南理工大学不一定会答应。
因为一是黄某兴没有在学术上出现问题,学籍只能与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挂钩。
如果说学籍和个人私生活联结起来,那是不是很多人的学籍要被开除了?
所以我感觉华南理工大学大概率不会要求每个学生进来读书时,还要审查他们的私生活道德有没有问题。
事情要是这么做下去,我觉得吧,问题大了。我觉得学籍的事,还是要以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为标准,而不是把私生活也搅和进来。如果私生活也成了给不给学籍的标准,那学生的私生活是不是从此要失去自由?
其实,社会自然会给黄某兴以公共审视,这是社会的事。而学校是没有必要因为私生活而去干预他人学籍的事的。要不然一个人读研究生读博士,天天琢磨自己私生活正规不正规,那究竟是读研究生读博士还是每天研究怎么做道德楷模?
不能这么本末倒置吧?
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对黄某兴的处理,已经是很严重了,诸如认定黄某兴构成了“严重违约”,解除了和黄某兴的公派留学协议,追回了全额资助款,并额外追偿违约金。
同时,张先生与妻子的婚姻关系也算是走到了尽头了,目前两个人正在就离婚协议协商中。两个人的分歧点还是钱怎么分的问题。
具体一点就是房子是不是婚前财产的问题。
张先生说婚房卖了,花钱供妻子读书。而张先生妻子则说婚房是两人在婚前买的,属于共同财产。
张先生妻子王女士最新回应是,她觉得张先生公开的PPT侵犯了她的隐私权,已经起诉了张先生。我预测张先生妻子会赢得诉讼。
在读博士生黄某兴处于玩失踪状态,把个人的领英资料都清空了。
学术的归学术,婚姻的归婚姻吧。
过于纠结个人私生活,对学术探索是有碍的,因为两者之间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当然希望那些在学术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私人道德素质很高。不过,这样的希望往往会破灭。
即使是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其实他的个人私生活也是有那么一点点问题的。如果用今天的道德标准,是不是要将爱因斯坦从大学开除,包括伯尔尼大学、苏黎世大学、布拉格德国大学、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和柏林大学等。
对于从事科研的人,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他的公共道德。
对于个人私生活,我们还是少一些与学术的联系为好,因为个人私生活是属于个人隐私的。
爱因斯坦的私生活有一点儿小问题,但是他在公共道德上却是非常现代的,可以说是科学家的楷模。
所以如果非要考查一个人的道德的话,应该追究和评判的是其公共道德,而不是私德。评价私德意义不是很大。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成为私德的道德君子,又成为公共道德的榜样,还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这样完美的圣人估计现在是没有的,今后也不会有。
其原因在于,私德和公德的标准本身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着。
能成为公共道德的榜样,同时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就是值得大家追忆和推崇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至今伟大的原因。
希望68页PPT曝光在读博士事件早点过去吧。婚姻的归婚姻,学术的归学术,把两者搞在一起,既是婚姻的不幸,也是学术的不幸。
愿人间有爱,愿每个人有梦可期。
(木田之光写于2025年10月21日)
评论列表